炼铁网欢迎您!

炼铁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走访炼铁 >

创新力提高竞争力

时间:2018-10-09 08:00来源: 作者:LXYUN 点击:
  • 西钢集团始建于1966年,2005年末改制为民营企业,旗下有阿城钢铁有限公司、灯塔矿业有限公司、翠宏山铁多金属矿等子公司,到2012年末具备年产粗钢700万吨的生产能力。在2012年中国企业500强中位列第459位、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中位列第246位、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位列第125位,是黑龙江省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2013年,首批通过国家工信部组织的《钢铁行业规范条件》审核。

    image.png

    西钢拥有从矿山开采到钢材轧制完整配套的生产体系,热轧带肋钢筋全部按抗震钢筋标准组织生产,型材在国内各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西钢主要产品有建筑用热轧圆钢、建筑用III、IV级热轧带肋钢筋、热轧盘条、中型圆钢、角钢、槽钢、工字钢、轻轨等。其中主导产品天鹅牌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多次获“省名牌产品”、“全国用户满意产品”称号,所生产钢材均荣获“中国冶金产品实物质量金杯奖”和“冶金行业品质卓越产品”称号。

    1998年西钢在省内率先通过了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2010年,又顺利通过了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QES)管理体系的联合认证,企业管理水平稳步提高。多年来曾先后获得“全国质量效益型先进企业”、“全国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状”、“中国优秀诚信企业”、“中华慈善突出贡献企业”等诸多荣誉。2003年12月,西钢被黑龙江省企业管理协会、企业家协会和工业经济联合会联合授予“龙江钢铁的脊梁”荣誉称号。2013年西钢集团通过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西钢炼铁总厂成立于2000年,将原炼铁厂、烧结厂、焦化厂及球团车间合并,统一为炼铁总厂,炼铁总厂现有高炉四座1260m3*2、1080 m3*1、550 m3*1,烧结机三台90m2*1、180m2*1、300m2*1、10m2竖炉一座,捣固焦炉一座。

    2013年,钢铁行业空前困难,炼铁总厂通过装备升级改造、管理和技术创新,经过近半年的努力,实现了高炉长期稳定顺行,技经指标大幅提升,各项指标逐渐进入行业前列(见表1)。

    表1  西钢炼铁总厂各项指标

    image.png

    一、进行设备升级改造,提高装备水平

    1、2012~2013年期间,两座1260 m3高炉、300 m2烧结、新建喷煤系统相继投产,并对550m3高炉、1080m3高炉、180 m2烧结机分别进行了大、中修,使铁前各工序的设备处于良好运行的状态,设备作业率明显提高,故障率降低,生产稳定性增加,为实现生产高质量运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在新建高炉、烧结机应用先进工艺。两座1260 m3高炉采用PW串罐无料钟炉顶,高炉6到8段应用铜冷却壁,新型陶瓷杯炉缸炉底,软水密闭循环系统,炉顶红外成像系统,高炉热负荷及高炉炉型在线监控系统,新型卡鲁金顶燃式热风炉,汽拖鼓风机,煤气干法布袋除尘,高炉煤气余压透平发电机组(TRT)。300 m2烧结采用了先进的在线测水仪,烧结过程自动控制监测系统、大型综合混匀料场。新工艺的采用使各工序的监测手段更加完备,数据更加全面,各项操作实现了数据化。

    3、以专题会为主线,将制约生产的问题点纳入项目化管理。年初,以工段为单位召开现场专题办公会,梳理制约生产经营的问题,发动全体员工参与生产工艺和设备改进,制定了一系列加强管理、提升产量、增加效益的措施,项目实施后均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效果,为各工序生产顺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image.png

    二、树立正确的生产理念,以激励考核为导向强化基础管理

    1、稳定是高效生产的保证

    高炉生产具有高连续性的特点,各工序衔接紧密,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可能影响到高炉生产。日常生产组织实现两个转移,即工序质量控制前移,以原料系统稳定为突破点,生产组织管理工作实行生产责任追溯考核制;日常生产组织下移细化至班组单元,使各个过程单元之间不断追求精细化管理和控制,分层级地及时补充、完善各项管理文件及管理规定,确保管理思路不能滞后于现场实际工作状态。

    炼铁工序确定合理的冶炼强度,以风温、喷煤比、生铁含硅、综合焦比为主要攻关指标,通过细化操作实现高炉长期稳定顺行,实现指标的全面提升。

    烧结工序以物料分类存放、优化配料、合理配用低价料为重点工作,对不适应生产的环节进行改造,不断提高烧结产能。日常生产组织过程中,细化操作管理,利用数学模型优化配料,使烧结矿品位、碱度稳定率、转鼓强度、固体燃料消耗等技术经济指标实现新的突破。

    焦化工序在现有煤种条件下,通过开展配煤实验,在40kg工业实验炉进行炼焦模拟生产、强化捣固操作等措施,优化配煤结构,保证焦炭质量稳定。

    2、物料科学使用

    转变以往有什么用什么的做法,强化与采购部门的信息沟通,全面掌握物料质量、数量信息。开发了原燃料性价比测算模型,辅以人工修正,及时进行原燃料性价比分析,为采购更高性价比的原燃料提供依据,优化原燃料结构,实现科学降低生产成本。

    3、深挖操作潜力

    本着“操作的潜力挖不尽、管理的潜力挖不尽”的理念,推行关键工序小指标竞赛及评选最佳工段长、最佳班组长活动,用激励来调动人员的积极性,挖掘出操作及管理的潜力。

    4、开展对标找差距活动

    各工序与同行业先进的指标进行对标,也与自己最好的水平对标,对标过程中不强调客观因素而是查找主观方面的问题,在对标中找出差距,针对差距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缩小与同行业先进水平的差距,实现挖潜增效,推进技术进步。关键工序开展指标竞赛活动,不断提升高炉产量、质量目标。

    image.png

    三、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灵魂

    炼铁总厂以高炉为中心组织生产,生产组织模式实现了从追求生铁产量向经济型炼铁的转变。高炉操作以炉况顺行为基础,积极推行高风温、高喷煤、低硅铁冶炼的操作模式,通过一系列创新项目的实施,努力探索大批重、多环布料的装料制度,高炉综合焦比、生铁含硅、风温等指标均创历史纪录。截至7月末,炼铁总厂的管理创新创效达511万元,技术创新创效达3337.44万元,创新项目累计创效3748.44万元。

    1、推进生产数字化应用

    炼铁总厂以数字化生产为突破口,结合公司和炼铁总厂实际情况,开发了原燃料性价比测算模型,对各工序使用的原燃料进行性价比测算,找出性价比高的原燃料品种,并将相关信息提供给公司领导和采购部门,为公司的采购决策提供依据;为烧结工序开发了烧结配料数学模型,使烧结工序手工计算配料成为历史,使用烧结配料数学模型计算烧结配料可以更准确、更快捷的提供准确的配料数据,也拓宽了烧结对各种元素含量控制的范围。高炉工序实现了配碱、高炉降料面数字化应用。

    2、高炉开炉技术实现突破

    2012~2013年期间,新建和大、中修高炉相继开炉,炼铁总厂不断总结提高,对高炉开炉新技术进行研发,形成了西钢开炉新技术体系,开炉焦比从2800kg/t逐渐降低到2200kg/t,开炉成本大幅度降低,开炉达产时间缩短为5~7天。

    3、高炉操作技术全面提升

    高炉工序以“三大、两高、一低”为指导方针,全面提升高炉操作水平。“三高、两大、一低”的具体内容为高风温、高富氧、高顶压、大矿批、大喷煤、低硅铁。

    ⑴推行大矿批以来,高炉矿批逐渐增加,料层变厚,煤气分布更加均匀稳定,软熔带焦窗厚度增加,高炉顺行情况得到明显改善,煤气利用率提高,各高炉矿批提高幅度均达到20%左右,高炉燃料比降低11~19kg/t。

    ⑵新建喷煤系统投产后,煤粉供应不再成为制约喷煤比提高的因素,高炉操作者通过调整装料制度、送风制度,使高炉适应高煤比条件下的需要,喷煤比从2012年的100~120 kg/t逐渐提高到150~170kg/t。

    ⑶降低生铁含硅可以降低高炉燃料消耗,炼铁总厂以原料稳定、解放操作思想、重点控制铁水物理热为方针,以激励考核为手段,全力推进低硅铁冶炼,生铁含硅由2012年的0.53%降低到0.40%,目前最好月平均生铁含硅达到0.3%。

    ⑷加强对热风工的培训,提高烧炉水平,利用废气余氧分析装备的优势,合理控制废气含氧量,保证热风炉能够提供高风温。要求高炉工长解放思想,做到风温全用,在送风末期必须全关混风阀,将送风温度控制在±10℃以内,通过上述措施,风温由2012年的1106℃提高到1180℃以上,月平均最好水平1206.5℃。

    4、重视对有害元素含量的控制

    炼铁总厂使用的矿粉中锌含量较高,为降低锌对高炉生产的不利影响,将锌含量高的高炉箱体瓦斯灰外卖,降低锌负荷,同时降低炉渣二元碱度,提高生铁含硫量,保证有充足的中心气流,提高高炉排碱能力,减轻碱金属、锌在高炉内的循环富集。

    炼铁指标的进步离不开管理、技术的创新,离不开前道工序的支持,离不开相关部门的努力。西钢在地理环境不利、钢铁市场萎靡的条件下,利用自身的优势,综合利用各种资源,不断挑战自我,在逆境中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了经济炼铁,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image.png

    (责任编辑:zgltw)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