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韶钢,坐落于粤北重镇韶关,是韶关北江河畔一颗闪烁着绚烂光芒的宝石。近日,《炼铁交流》杂志编辑部一行走进韶关,亲身体验了韶关悠久的历史文化、俊美壮丽的自然景观和奇异独特的民情风俗。在韶钢炼铁部领导的陪同下,编辑部工作人员一行深入韶钢炼铁厂现场,铁水四溅,生产线一片繁忙景象,当即请教炼铁部领导:“你们用什么秘诀,保持了炼铁事业的持续健康和快速的发展?”韶钢炼铁部领导自信的说:“两个字——创新”。管理创新促发展,技术创新保生产。
随后,炼铁部领导向笔者介绍了韶钢的光荣历史和韶钢炼铁部的现状。广东省韶关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始建于1966年,历经40多年的发展,现已成为年产钢600万吨能力,集钢铁制造、物流、工贸为一体的大型国有企业集团。如今,韶钢是广东企业50强、中国企业500强、世界钢铁企业100强。是广东省重要的钢铁生产基地。
韶钢炼铁厂是韶钢的主体生产单位,现有5座高炉,总炉容3955m3,2008年年产生铁392万吨,另有一座3200m3高炉将于10月底投产,肩负公司所需铁供应。为深入降低生产成本,改善各项经济指标,争取更大的利润空间,炼铁厂把问题点当作潜力点和提效点,集思广益,推陈出新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创新措施。
树立铁前一盘棋的“大生产”观,全力完成经营目标,将铁前原料厂、烧结厂、焦化厂、炼铁厂整合成立了炼铁部,各分厂进一步解放思想,融为一体,实现资源共享,使信息更及时、准确的指导高炉生产,为高炉的稳定顺行提供强有力的支撑。采取了四个阶段高炉优化的技术措施,深入开展班组经济核算工作。依靠管理创新认真开展班组经济核算工作,实现成本逐级管理制。
炼铁部领导介绍完毕,随手拿起桌上的主要生产经营指标递给记者。并作出解释,炼铁厂2009年1~8月份主要指标,入炉焦比365kg/t.Fe,煤比144kg/t.Fe,铁成本2063元/.Fe,相对于2008年度有了较大幅度进步。具体数据见表1。
看完数据,炼铁部领导谈到“四个阶段”高炉优化的技术措施。主要是创新提效,看准问题,抓住矛盾,牢牢解决成本降低的主要因素,盯住成本空间压缩比大的板块。
第一阶段:优化炼焦配煤、烧结配矿,改善和稳定了焦炭和烧结矿质量。
·2008年底6m干熄焦投入使用,09年7月份4.3m干熄焦投入使用,以及炼焦分厂优化配煤结构,确保6m焦质量为前提,焦炭的质量有了大幅度地提高。尤其是供7号高炉(2200 m3)的6m干熄焦CSR=70.89%,CRI=23.47%,Mt=1.03%,为7号高炉稳定顺行提供了有利支撑。焦炭主要指标见表2。
·优化烧结配矿,实现分系统配矿
在地方矿使用的情况下,为确保7号高炉生产,实现分两个系统配矿,稳定烧结矿质量,最大限度控制有害元素(尤其是Zn)入炉量,实现低硅烧结,提高烧结矿的品位,从而提高了入炉综合品位。烧结矿主要指标见表3。
第二阶段:优化喷吹煤结构,实现混合喷吹。
2009年4月份开始在7号高炉进行混合煤喷吹试验生产,取得了较好的成绩,7号高炉至2005年8月开炉以来,首次于2009年5月份煤比达150kg/ t·Fe,真正实现了以煤代焦。6号炉实现混合喷吹后,煤比达163 kg /t·Fe。详可见表4。
第三阶段:优化炉料结构,进一步深入降成本。
高炉炉料结构首先要确保高炉稳定顺行,在此基础上,炼铁走低成本炉料结构之路,选择低价格的生矿代替球矿,生矿代替烧结矿的生产试验。首先进行理论分析和计算,能实现成本降低的方案就认真组织高炉生产试验,再结合高炉生产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期进一步降低生产用料成本。
第四阶段:优化管理,优化工艺操作降成本。
利用炼铁部整合一体的优势,加强信息沟通,从管理上让影响生产的因素减到最低。加强对槽下筛分系统的管理和监测,确保入炉粉末不超标,同时可用原料不浪费为原则;7号高炉实现小粒烧分级入炉的方案,实现降成本;克服煤气压力波动大因素,通过精心烧炉,勤调节,确保了风温的稳定和提高。
最后,韶钢炼铁部领导谈到。通过加大制度创新力度,不断对组织模式、激励模式、考核模式进行变革,利用公司开展班组经济核算工作,加强细化管理,做到“抱西瓜不忘捡芝麻”。统一规范炼铁班组统计数据,对各类控制目标成本实行一级对一级负责,层层把关,层层分析的原则,对成本异常地方进行分析和改进,促进各项成本可控和进一步提高职工的降成本意识。
笔者看到,经过不懈的努力,韶钢炼铁厂在炼铁技术进步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严格落实高炉操作所需的精料方针,实现了焦炭和烧结矿质量的稳定,提高了入炉综合品位。通过混合喷吹,实现富氧喷煤,达到以煤代焦的效果。实施分系统配矿,确保了大高炉的用料改善和质量稳定。但韶钢炼铁厂这支钢铁意志般的团队似乎远远没有满足已有的成绩,仍继续向着创新提效的新目标在进程。
(责任编辑:zgl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