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炼铁网欢迎您!

中国炼铁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技术文摘库 >

烧结烟气的末端治理

时间:2024-01-09 05:21来源:河南冶金 作者:zgltw 点击:
3.1 烧结烟气循环流化床干式超净脱硫+中温 SCR 脱硝工艺 公司360m² 烧结机烟气流量198×10⁴ m³/h, 烧结机配套2台双室四电场静电除尘器对烧结机烟气进行有效处理后,引入脱硫脱硝系统。
  • 3.1  烧结烟气循环流化床干式超净脱硫+中温 SCR 脱硝工艺

    公司360m² 烧结机烟气流量198×10⁴ m³/h,  烧结机配套2台双室四电场静电除尘器对烧结机烟气进行有效处理后,引入脱硫脱硝系统。脱硫 脱硝系统采用循环流化床半干法脱硫与低压旋转 反吹布袋除尘器+SCR 脱硝结合工艺,双机(主 抽风机)双塔布置。总工艺烟气处理流程为烧 结机 → 电除尘器 →主抽风机 → 吸收塔 →布袋除 尘器 →GGH 换热器 → 中温脱硝塔(包括热风系 统) → 引风机 → 烟囱排放。其中,设计电除尘 器出口排放颗粒物浓度≤50 mg/Nm³,  脱硫脱硝 系统入口SO₂ ≤1500mg/Nm³,  脱硫脱硝入口 NOx浓度≤400 mg/Nm³。以在线监测装置分钟 平均折算值为准(干标,16%氧),设计烟气颗粒- 物排放浓度≤5 mg/Nm³, 二氧化硫排放浓度≤20mg/Nm³,  氮氧化物排放浓度≤30 mg/Nm³, 氨 逃逸浓度≤2.5 mg/Nm³。其中,脱硫脱硝工艺 如图5所示。

    循环流化床装置吸收塔自下而上依次为进口段、塔底排灰装置、文丘里加速段、循环流化床反应段(包括工艺水喷淋装置)、顶部循环出口段,吸收塔为钢体结构。吸收塔入口段气流分布均匀,设有导流装置,以使气流均匀经过吸收塔。本脱 硫系统以消石灰作为脱硫吸收剂,生石灰由粉罐车运至厂内→生石灰仓→三级干式消化器→气力  输送→消石灰仓→消石灰调节供料装置→进料斜 槽→脱硫反应塔。

    小于150 ℃,瞬间可耐200 ℃,单位重量不低 于580 g/m²。

    脱硝工艺处于半干法脱硫除尘工艺后,SCR反 应器系统主要由氨水储存供应系统、稀释及计量 系统、氨水蒸发混合器及SCR 反应器组成。布袋 除尘器出口温度为80 ℃左右, SCR 中温催化剂反 应温度为280~320 ℃。布袋除尘器出口的烟气 需经过GGH换热和直燃炉加热,将温度提高到 300 ℃左右,再进入SCR 反应器脱硝,从而达 到排放要求。反应器出口的净烟气经过GGH 换热 器,将热量换热给原烟气,净烟气温度降到120 ℃ 左右,通过引风机进入烟囱排放。脱硝工艺反应原 理示意如图6所示。

    3.2 脱硫灰综合利用途径

    钢铁行业烧结机脱硫系统所生产的脱硫副产 物,亚硫酸钙含量在50%左右,氢氧化钙含量在 25%左右,碳酸钙含量在25%左右,此外还含有

    其他微量杂质。这种脱硫副产物产量大、活性低、溶解度小,不具有水硬性。从相关的分析规律来看,脱硫灰的中各种物质的成分含量均以化合物的状 态呈现。利用马尔文激光粒度仪看,清楚的发现在脱硫灰中,总钙、残钙等都是以CaO 的形式存 在的,也就是氧化钙化合物。而亚硫酸根等是以  SO₃²-的根基形式存在,钢渣中含有大量的硅、锰、 铁等氧化物。根据循环流化床脱硫灰、钢渣的特点,采用灰渣之卜作岚作用或碱激发作用等两种机制,利用其他固废物作为补助材料,如粉煤灰、炉石粉、钢渣、石灰等将二者综合利用,可用于以下两方面: (1)制造作为混凝土再生粗骨材;(2)制作各型 砖包括一般民用砖,及具有功能性之透水砖,或  具有大量使用于河岸或高速两旁之护坡砖或路缘石等。

    3.3  应用效果

    烧结烟气经过末端脱硫脱硝系统净化后,排放 烟气中颗粒物、SO₂ 、NOx 浓度均达到了地方政府 超低排放要求。其中,2021年1—12月份环保在 线监测月平均数据如图7所示。

    4  结 论

    烧结工序通过源头减排、过程控制、末端治理三个方面对污染物进行综合治理,取得了不错的 减排效果,达到了国内超低排放的水准。

    (1)封闭通廊、配料室密封改造、除尘灰利用方式等都可以解决物料在输送过程中粉尘外溢的 问题,这样不仅能够保护环境,同时也降低了物 料资源的浪费,而氢能源重型卡车的投用,实现 了车辆运行清洁化。

    (2)提高混合料温度、料面喷洒水蒸汽、烟气循环都是通过改变能源利用方式而达到减排目的。 环冷水密封技术不仅提高了环冷风机设备的利用  效率,同时烧结矿余热也得到充分利用,提高了  余热发电量。

    (3)烧结烟气净化产生的副产品不应该造成二 次污染,而是通过循环利用,可持续发展的手段 来解决。

    5 参考文献

    [1]   冯根生,吴胜利,赵佐军,等.改善厚料层烧结热态透气 性的研究 [J].  烧结球团,2011,36(1):1-5.

    [2]   刘欣,袁春雨,张建强.改善烧结机混合料粒度组成和提 高混合料温度研究 [J].    北方钒钛,2022(1):21-23.

    [3]   张福明.首钢绿色低碳炼铁技术的发展与展望[J]. 钢铁, 2020,55(8):11-18.

    [4]   罗云飞,杨涛,周江虹,等.料面喷吹蒸汽对烧结矿产质 量和CO 排放的影响[J]. 钢铁,2021,56(11):47-54.

    [5]   冯二莲,李飞,刘继强.现代烧结生产实用技术 [M].   太 原:山西兴达科技出版,2018:242-243.

    [6]   熊林,李咸伟,李建.烟气氧含量对循环烧结的影响研究 [J].    矿业工程,2015,35(6):109-113.


    (责任编辑:zgltw)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