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本文通过对昆钢2 500 m3高炉极限产能进行理论分析计算,以理论计算结果为依据,结合生产实际,组织开展优化用矿结构提高综合入炉品位、优化高炉操作参数提高风量与富氧率、夯实基础管理等攻关工作,高炉产能大幅提升,有效容积利用系数最高达到2.768 t/(m3·d) 的国内同级别高炉先进水平。
关键词 风量 用矿结构 入炉品位 利用系数
1 前言
昆钢2 500 m3高炉2012年6月26日点火开炉以来,受单系统生产,烧结→炼铁工序间的产能不匹配及市场长期低迷等综合因素影响,高炉长期封堵两个风口,有效容积利用系数仅在2.20~2.50 t/(m3·d)的偏低水平。2015年以来,随着国家对钢铁行业“三去一降一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取缔“地条钢”等相关政策的实施,钢材市场好转,吨材利润水平不断提升,如何发挥昆钢2500m3高炉工艺装备优势,提升昆钢2500m3高炉产能势在必行。炼铁工作者结合昆钢2 500 m3高炉实际,以2017年1~6月生产数据为基准,对影响炼铁工序产能释放关键的“风量、富氧率、入炉品位”三个因素进行分析,理论计算可以达到的最大“风量、富氧率、入炉品位”水平,并在生产中逐一组织开展提高风量、富氧率工艺参数攻关及烧结、高炉用矿结构优化攻关工作,高炉产能大幅提升,有效容积利用系稳定在2.70 t/(m3·d)的较高水平。
2 限制昆钢2 500 m3高炉产能释放的原因分析
2.1 烧结→炼铁工序间产能不匹配
烧结工序仅配置一台300 m2烧结机,投产以来,受市场影响,大量使用省内烧结性能较差的贫杂、低品位铁矿粉、铁精粉,加上环保压力大,烧结机利用系数长期偏低,烧结矿矿不保铁问题突出。300m2烧结机烧结工作者长期坚持开展生产组织模式优化、技术装备改造升级、工艺操作参数优化完善等攻关工作,2016年烧结机产能达266.92万吨、利用系数1.06 t/(m2·h),均创历史新高,但也仅能满足
2 500 m3高炉铁水产量220万吨的烧结矿用矿需求,高炉在现有产能基础上进一步提升,烧结矿存在明显缺口。烧结→炼铁工序间的产能不匹配,限制高炉产能释放。
2.2高炉综合入炉品位低
昆钢2 500 m3高炉2016年6月26日点火开炉以来,钢材市场持续低迷,为了降低用矿成本,烧结工序烧结性能优、品质高的进口矿(巴西粉、南非粉)使用比例低,省内烧结性能差、质量差的贫杂低品位矿使用比例高,造成烧结工序烧结矿产量与烧结矿品位长期偏低,高炉综合入炉品位低,限制产能提升。
表1 烧结工序进口矿配比与烧结矿品位、入炉品位的关系
时间
2014
2015
2016
2017.1~6
进口矿配比/%
12.02
27.09
34.67
35.14
烧结矿品位/%
48.79
50.96
52.18
51.47
综合入炉品位/%
51.38
53.80
54.17
53.97
2.3 风量水平较低
昆钢2 500 m3高炉风机配置能力为5 000 m3/min,受单系统生产组织模式、市场低迷、综合入炉品位低,渣量大等因素影响,高炉长期封堵两个风口维持生产,接受风量能力差,仅4 100 m3/min,低于国内同类型高炉4 500 m3/min左右水平,限制产量提升。
2.4富氧率低
昆钢2 500 m3高炉配套制氧工序能力达40 000 m3/h,远大于烧、铁、钢工序用氧需求,受综合入炉品位低,渣量大,焦炭质量差影响,高炉接受富氧能力差,氧量仅维持在14 000 m3/h,限制产量提升。
3 昆钢2 500 m3高炉极限产能分析
随着国家对钢铁行业“三去一降一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取缔“地条钢”等相关政策的实施,钢材市场好转,吨材利润水平不断提升,如何发挥昆钢2500m3高炉工艺装备优势,提升产能势在必行。由于昆钢2 500 m3高炉开炉以来一直处于低冶炼强度生产,高炉极限产能是多少、存在哪些问题、如何增产、怎么做等系列问题给炼铁工作者提出极大挑战,面对这些问题,炼铁工作者结合实际,首先对2 500 m3高炉极限产能进行理论分析计算。
3.1提高风量增产
以2 500 m3高炉2017年1~6月生产数据为基准,通过查询收集整理国内2 500 m3级高炉合理的炉腹煤气量指数在58~64之间为依据,按64上限值计算得到昆钢2 500 m3高炉允许的最大炉腹煤气量为6 529.00 m3/min,最大允许风量为4 590 m3/min。高炉风机配置能力为5 000 m3/min,2017年1~6月使用风量仅4 185 m3/min,吨铁风量1 000 m3,若将封堵的两个风口捅开,按允许最大风量4 590 m3/min组织生产,风量增加将带来增产583.20 t/d。
3.2 提高富氧率增产
在制氧能力远远大于工序消耗能力的前提下,提高高炉富氧率不存在氧气问题,通过分析国内先进2 500 m3高炉富氧率情况,我们认为昆钢2 500 m3高炉富氧量由2017年1~6月的14 000 m3/h增加到18 000 m3/h是可行的,在最大风量4 590 m3/min冶炼条件下,富氧率将达到5.00 %,增产258.47 t/d。
3.3优化高炉用矿结构,提高入炉品位增产
为确保炉渣脱硫能力,在保证炉渣R2≥1.15倍的前提下,我们提出以下用矿结构优化思路:
①烧结工序增加烧结性能优、品位高的进口矿(南非粉、巴西粉)配比,减少省内烧结性能差、品位低的贫杂矿配比,优化烧结工序用矿结构,适当提高烧结矿二元碱度,改善烧结性能,提高烧结矿品位的同时提搞产能,缓解烧结矿矿不保铁问题;
②高炉用矿结构减少或停用高硅低品位自产球,增加进口低硅高品位南非块或低硅高品位印度球替代,适当降低烧结矿配比,达到缓解烧结矿紧张的同时提高综合入炉品位。
经与相关部门探讨,一致认为此用矿结构优化思路可行,高炉入炉品位将提升2.83个百分点,增产420.40 t/d。
表2 优化用矿结构提高入炉品位增产
时间
烧结矿
配比
%
自产球
配比
%
南非块
配比
%
印度球
配比
%
炉渣R2
倍
综合入
炉品位
%
日产
t
2017.1~6
69.60
30.40
/
/
1.165
53.97
5942.00
优化建议
65.00
/
10.00
25.00
1.150
56.80
6362.40
对比,±
-4.60
-30.40
+10.00
+25.00
-0.015
+2.83
+420.40
3.4高炉理论极限产能
通过上述理论分析计算,昆钢2 500 m3高炉在2017年1~6月基础上,按极限风量4 590 m3/min组织生产,风量增加将带来增产583.20 t/d;在最大风量4 590 m3/min冶炼条件下,按最大富氧量
18 000 m3/h组织生产,富氧率将达到5.00 %,增产258.47 t/d;用矿结构优化调整,综合入炉品位提高2.83 %,增产420.40 t/d。合计增产达1 262 t/d,达到7 204 t/d,为高炉极限产能。
4 昆钢2 500 m3高炉产能提升生产实践
4.1烧结工序提质增产
烧结工序通过开展增加烧结性能优的进口巴西粉、南非粉用量,相应减少省内低品质粉精矿用量用矿结构调整,提高料层厚度、机速、碱度等关键工艺参数控制,加强设备维护管理、提高设备作业率等基础管理工作,烧结矿产量提升、质量得到改善。
表3 烧结工序工艺调整烧结矿产、质量提升效果
时间
进口矿配比
%
料层厚度
mm
机速
m/min
烧结矿R2
倍
作业率
%
利用系数
t/(m2.h)
烧结矿品位
%
2015
27.09
700
2.00
2.35
95.34
0.98
50.96
2016年
34.67
700
1.80
2.39
95.93
1.02
52.18
2017.1~6
35.14
716
1.89
2.39
93.85
1.04
51.47
2017.7
41.25
800
2.08
2.41
98.89
1.08
53.36
2017.8
41.68
800
1.98
2.42
97.28
1.11
52.96
2017.9
45.29
800
1.97
2.48
99.75
1.09
54.12
2017.10
42.55
800
1.92
2.53
90.12
1.09
54.49
2017.11
50.37
800
2.10
2.48
98.64
1.10
54.29
2017.12
50.35
800
2.16
2.52
97.89
1.07
54.68
2017.7~12
45.25
800
2.04
2.47
97.10
1.09
53.98
4.2 高炉工序用矿结构优化
高炉工序逐步降低自产低品位“烧结矿+球团矿”使用比例,增加高品位南非块矿替代,综合入炉品位逐月提高,为提高产量奠定基础。
表4 高炉工序用矿结构优化效果
时间
烧结矿配比
%
烧结矿
品位
%
球团矿
配比
%
球团矿
品位
%
南非块
矿配比
%
南非块
矿品位
%
入炉品位
%
2015
72.35
50.96
26.66
57.21
0.99
64.07
53.80
2016
70.30
52.18
29.67
58.81
0.03
62.45
54.17
2017.1~6
69.61
51.47
30.04
59.72
0.36
64.88
53.97
2017.7
70.60
53.36
25.84
58.94
3.56
64.03
55.18
2017.8
69.97
52.96
24.06
59.02
5.97
63.00
55.01
2017.9
70.03
54.12
22.42
57.91
7.55
63.85
55.70
2017.10
67.86
54.49
21.74
59.00
10.39
63.20
56.01
2017.11
68.13
54.29
21.65
57.97
10.22
63.30
56.29
2017.12
66.54
54.68
22.97
59.91
10.49
64.65
56.30
2017.7~12
68.86
53.98
23.11
58.79
8.03
63.67
55.75
4.3 优化高炉操作参数
以炉腹煤气量为控制核心,在保证腹煤气量≤6 500.00 m3/min的前提下,2017年8月11日通开一个长期封堵的风口,增加进风能力,适当提高风量与富氧率,缩小压差与顶压的差距,炉况保持稳定顺行。
表5 高炉用矿结构优化效果
时间
风量
m/min
压差
KPa
顶压
KPa
压差-顶压
KPa
富氧率
%
2015
4120.00
183
174
9
3.17
2016
4159.00
189
181
8
3.31
2017.1~6
4185.00
191
181
10
3.26
2017.7
4361.00
192
192
0
3.61
2017.8
4372.00
202
194
8
3.70
2017.9
4394.00
203
201
2
3.74
2017.10
4237.00
199
195
4
3.15
2017.11
4420.00
199
200
-1
3.65
2017.12
4437.00
199
201
-2
3.32
2017.7~12
4370.00
199
197
2
3.53
4.4 夯实基础管理,降低高炉休风率
加强设备日常点巡检和维护,实施设备包机项目负责制和操检有机结合制,改善设备在线运行精度和长周期运行质量,休风率逐月降低,2017年下半年仅为1.28 %。
加强出铁管理,优化出铁模式,一个铁口出铁的同时,另一个铁口清理具备出铁条件,待出铁铁口来风后立即打开待出铁铁口,实现连续出铁;加强铁口维护管理,保持铁口深度>3.20 m,严禁潮铁口出铁,及时出净查铁,为炉内操作保驾护航。
加强槽下筛分管理,严格控制筛分时间,及时清筛,控制入炉粉末<5 %。
5 实践效果
通过对限制昆钢2 500 m3高炉产能释放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对理论产能进行计算并在生产中逐一组织实施,高炉入炉品位、风量、富氧率得以提高,平均日产量大幅度提升,有效容积利用系数达2.768t/(m3·d)的国内同级别高炉先进水平。
表6 实践效果
时间
入炉品位
%
风量
m3/min
富氧率
%
平均日产
t/d
有效容积利用系数
t/(m3.d)
2015
53.80
4120.00
3.17
5825.00
2.330
2016
54.17
4159.00
3.31
6063.00
2.425
2017.1~6
53.97
4185.00
3.26
5942.00
2.377
2017.7
55.18
4361.00
3.61
6317.00
2.527
2017.8
55.01
4372.00
3.70
6510.00
2.604
2017.9
55.70
4394.00
3.74
6594.00
2.638
2017.10
56.01
4237.00
3.15
6387.00
2.555
2017.11
56.29
4420.00
3.65
6830.00
2.732
2017.12
56.30
4437.00
3.32
6920.00
2.768
2017.7~12
55.75
4370.00
3.53
6594.00
2.638
6 结论
(1)风量、氧量、入炉品位是限制高炉炼铁产能释放的三个关键因素,高炉生产要实现高产目标,必须具备较大的入炉风量,富氧量及较高的综合入炉品位。
(2)以炉腹煤气量为指导依据,通过理论分析计算,得到昆钢2 500 m3高炉极限入炉风量为4 590.00 m3/min、极限富氧率为5.00 %,在综合入炉品位56.80 %冶炼条件下,极限产能为7 204 t/d。
(3)2 500 m3级高炉通过夯实基础管理,优化烧结、高炉工序用矿结构与操作参数,提高入炉品位、增大入炉风量、提高富氧率、夯实基础管理等技术措施,有效容积利用系数达2.70 t/(m3.d)以上是可行的。
(责任编辑:zgl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