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针对龙钢4#高炉炉缸第二段标高8.653米内环第2点炉缸侧壁温度严重升高、炉缸存在极大安全隐患的状况,通过采取钒钛矿护炉和堵风口降低冶强等控制措施,使高点温度从846℃降至290℃。实现了在安全前提下的护炉目的,炉缸侵蚀得到控制,危险点转入安全状态。
关键词:高炉 护炉 炉缸 侧壁温度
引言 龙钢炼铁厂4#高炉有效容积1800m³,设计利用系数2.45T/m³.d,2010年11月16日投产,至今已连续生产7年,总体生产正常稳定。高炉采用矮胖型炉型,26个风口,高径比HU/D=2.41,双铁口交替出铁,冷却系统采用联合软水密闭循环冷却,砖壁合一、薄壁炉衬结构,铜冷却壁+铸铁冷却壁。炉缸炉底的内衬采用“高导热碳砖+陶瓷杯炉底”结构。
(高炉炉缸炉底结构图见下图1)
图1 高炉炉缸炉底结构图
1 炉缸侧壁温度升高的过程
2017年一季度,炉缸侧壁温度异常点8.653米内环第2点呈缓涨趋势,月涨幅在20℃-30℃之间。同方位炉壳温度无变化,初步判断为炉内内衬裂缝串气所致,检修时对局部高温位置进行灌浆处理,一周内数据均表现平稳或者有下降趋势。但后期还是上涨,表现出不可控制的状态。进入11月,局部侧壁温度加剧上升,单日涨幅突破50℃。11月1日20:35分,8.653米内环第2点最高温度达到历史最高值846℃(正常值为200-300℃,报警值为400℃)。峰值出现的半小时后,高炉紧急休风,采取休风堵风口,钒钛矿护炉等措施,休风后高温点降幅缓慢,排除串气可能。11月15日再次休风,对标高8.653米两侧进行炉壳开孔安装热电偶测温装置,测出炉缸碳砖冷面温度达540℃,进一步确认为21#-26#风口下部炉缸碳砖侵蚀,高炉炉缸存在极大安全隐患(温度异常变化见图2)。
图 3 8.653米周向8点温度变化 图4 炉缸同侧纵向温度对比
由上述趋势图可知,在8.653米高点温度出现的前后(30小时内),炉缸(的标高7.851米和标高9.455米的8个点)其它内环温度保持稳定。垂直方向的三层标高第2点内环温度,只有8.653米出现波动,所以判断为局部侵蚀。
2 炉底炉缸结构
高炉炉底采用软水密闭循环冷却,炉底冷却管(炉壳内)采用整根无缝钢管,管径规格108mm×14mm。炉底水冷管共48根,3根一组(串),共16组。(炉缸砌筑图见图1)
在整个风口区域全部采用大块组合砖砌筑,以加强结构的稳定性;同时增加风口冷却壁与炉腹铜冷却壁交接处组合砖厚度。风口及铁口组合砖均采用微孔刚玉砖,以提高其抗渣铁侵蚀及冲刷能力。
为更及时的掌握炉底炉缸冷却壁温度在不同冶炼阶段的变化情况,4#高炉在炉底炉缸1-3段加装了冷却壁水温差在线检测,共计434个测温点,并对损坏的碳砖内外环温度进行恢复,实时检测记录各部位温度的变化,系统自动跟踪记录成曲线。
3 炉缸侧壁温度升高的原因
随着钢铁市场的回暖,高炉冶炼也不断强化,高炉利用系数早已大幅超出设计能力(见图5)。同时,原燃料条件的不稳定(热态性能和成分组成(见图6、图7),导致高炉炉缸侵蚀进一步加剧,炉缸侧壁温度持续升高(见图2)。
图5 2017年高炉利用系数变化
3.1 入炉焦炭对炉缸活性的影响
4#高炉所使用焦炭成分极不稳定(海燕一级+煤化一级),主要表现在焦炭灰分高,反应性和反应后强度偏低,使高炉下部死焦堆焦炭粒度变小,焦柱气孔度变差,影响高炉鼓风的穿透。风口回旋区也变得短而窄,死焦堆变大,炉缸的透气性和透液性变差,长期这样,导致炉缸工作状况不理想。炉缸中心死区透气透液变差,渣铁穿越炉缸中心能力下降,边缘环流强度提高,炉缸侧壁碳砖侵蚀加剧。
3.2 有害元素的侵蚀
由于高炉使用的块矿和球团矿,碱金属和铅锌负荷长期偏高。碱金属在炉内一部分被焦炭吸收,一部分沉积于耐火材料上,其余随煤气或炉渣排除。①碱金属首先吸附在焦炭的气孔,而后逐渐向焦炭内部的基质扩散,随着焦炭在碱蒸汽内暴露时间的延长,碱金属的吸附量逐渐增多。向焦炭基质部分扩散的碱金属会侵蚀到石墨晶体内部,破坏了原有的层状结构。当生成层间化合物时,会产生比较大的体积膨胀,使焦炭产生裂纹,升至崩裂,导致焦炭强度下降,块度减小,产生较多碎焦和粉末。碱金属会使焦炭的反应性明显增强,反应后强度明显降低,焦炭质量将恶化。②一部分吸附在砖衬表面与砖衬反应生成新的化合物,产生体积膨胀,使砖衬从热端向冷端逐层剥落;另一部分与煤气一道沿砖缝、裂纹、气孔渗入砖衬内部,反应生成大量的沉积炭。
铅锌都是高炉炼铁的有害杂质,按照国际标准和《炼铁工艺设计规范》要求,高炉碱负荷低于3.0kg/T,铅、锌负荷应低于0.15kg/t,高炉容积越大,入炉有害元素负荷应越低,国外高炉严格执行国际标准,锌负荷都在低于0.15kg/T范围内。
3.3 萤石洗炉
2014年,4#高炉因风口烧损,大量水进入炉缸,形成炉缸冻结事故。前后恢复用时1个月,恢复的过程中加萤石洗炉,也会使炉缸耐火材料受到破坏。
4 科学权威判断后的治理措施
针对4#高炉炉缸侧壁温度8.653米内环温度升高的现状,公司邀请数位专家进行分析确诊,一致认为:标高8.653米炉缸侧壁耐材已有明显侵蚀,高温点处经过科学计算,最薄处碳砖厚度仅为210mm左右,为了保证高炉安全长寿,必须尽快采取护炉措施。
4.1堵风口降冶强操作
2017年11月1日20:30分左右,8.653米内环温度飙升至846℃,远远超出测量范围,该温度为历史记录最高点,经计算热流强度已经远超警戒值,立即休风处理。为了安全决定连堵20#、21#、22#三个风口进行生产,降低冶炼强度。同时调整操作参数,原则:定风压、定风量、稳定热制度操作,日产量4200-4600T,风压≤370Kpa,风量≯2700m³/h,顶压=220Kpa,退负荷至3.7,降煤比操作。配吃高钛球护炉,铁水控制标准要求【Si】=0.6-0.8%,【Ti】=0.100-0.120%,严禁低炉温,物理热≮1500℃。当8.653米内环第2点温度降至350℃以下,才可考虑逐步加大风量强化冶炼。
考虑高炉鼓风的均匀性,后期计划对已堵风口另加φ90mm的陶瓷内套后全开,以达到缩小风口面积,增加风速和鼓风动能,活跃炉缸工作状态的目的。
4.2 炉缸管理及水系统管理
建立并健全炉缸管理体系,对水温差和热流强度,以及碳砖的温度,明确正常生产的工作温度,警戒温度,事故温度。同步记录相关数据并分析计算,视高熔点TiC和TiN的形成情况(后)、以及内环温度的下降情况,再决定开风口以及对应的强化进程。
增大冷却强度。高炉软水系统的进水温度降至40±0.5℃,水量增至最大4150m³/h,同时加强对冷却系统(水温差、热流强度、炉壳温度)的检测,除(过)系统在线监测外(冷却壁水温差434个点,炉壳温度106个点),对关键点每两小时手动测量比较,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完善相应的预案,尤其是警戒出现时和事故状态下(炉缸烧穿)的预案,并组织全员学习,并对事故状态的安全逃生进行系统演练,提高事故状态下的应对能力。
4.3 炉前管理
加强对炉前铁口泥套、铁口深度和开堵铁口的管理。
严格执行两级铁前确认制,早发现早处理,减少设备原因造成的出铁延时;
维护铁口湿度,稳定打泥量3.0格,控制铁口深度不低于3.0米,严防潮铁口及浅铁口出铁;
钻头使用规格φ50,严禁随意增大铁口孔径,保证正常铁水流速,延长放铁时间,减少出铁次数。
4.4 炉缸灌浆
日常定检都有灌浆,11月1日紧急休风之后,11月15日再次休风,为了解决炉缸局部温度升高的问题,主要灌浆点是异常高温区,压入的材质为碳化硅-碳质材料。目的是堵塞炉缸碳砖和冷却壁之间的串气通道,改善高温点区域冷却壁的冷却效果。
4.5 加强原燃料管理
4#高炉一直使用的焦炭为海燕一级和煤化一级焦,要求采购部门严把质量关,从源头优化并稳定原燃料质量,务必确保焦炭的灰分不超标,反应性CRI≤30,,反应后强度CRS≥60。
另一方面加强槽下筛分,减少入炉粉末量。目前槽下的烧结矿和球块仓基本为新更换的,基本解决夹筛和堵塞的现象,不足之处焦炭筛面不理想,大面积破损和严重夹筛始终存在,需加快整体更换进程。基于目前现状,副工长每2小时检查原料,并清理筛面夹杂、粘结,减少粉末入炉。
及时掌握入炉料中碱负荷和锌负荷的大小,并做好信息与反馈,减少含有害元素多的矿粉的使用量,进一步控制有害元素入炉。
5 总结
目前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包括发展中心活跃炉缸、控风限氧降低冶强、局部堵塞养护一方、炉内灌浆保护炉缸、加强筛分确保精样,目前炉缸第二段8.653米第2点温度已由846℃降至290℃,基本达到正常水平,炉缸侧壁温度升高得到有效控制,实现了安全生产。但是出于长远考虑,4#高炉计划年末停炉大修,更换炉缸炭砖、风口区域浇注,对炉身、炉腹、炉腰部位进行喷涂造衬,为后期的生产组织提供保障。
(责任编辑:zgl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