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炼铁网欢迎您!

中国炼铁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技术文摘库 >

纪念我国著名炼铁专家成兰伯

时间:2020-05-06 09:55来源:首钢 退休人员 作者:刘云彩 点击:
早年在炼铁厂工作,最大的希望是有一本炼铁手册,这手册不仅有炼铁所需的数据和资料,还能提供所需的操作参考思路。上世纪50年代,没有网络、没有计算机,查阅资料十分困难。
  • 早年在炼铁厂工作,最大的希望是有一本炼铁手册,这手册不仅有炼铁所需的数据和资料,还能提供所需的操作参考思路。上世纪50年代,没有网络、没有计算机,查阅资料十分困难。第一次见到炼铁手册是1963年莫斯科出版的《高炉生产手册》,同年9月在北京的书店已经能买到。当时在北京买俄文原版书,比译出的中文书还便宜。手册是苏联科学院副院长巴尔金院士主编,漆皮精装、16开本两卷共1294页。特别对于冶炼反应的化学公式和必须的计算数据,非常细致、充分;对于高炉设备构造和操作,均有较多有价值的论述。书中以苏联文献为主,有少量西方文献,但缺少中国的材料。全书侧重理论分析,操作内容较少,特别是缺少操作实例。以后我又在北京买到巴里诺夫的《简明高炉工作者手册》(1965年出版),32开本211页,书很精炼,接近在工厂工作的需要。此后中苏关系紧张,在北京很难买到俄文书。后来又在北京图书馆复印了奥斯特罗乌豪夫的《高炉工长手册》(1977年出版),这本书很实用,可惜篇幅太小。2000年东北大学余琨教授送给我1989年他在莫斯科购买的维格曼教授主编的《高炉生产手册》(1989年出版),这是继巴尔金院士主编的手册25年之后,又一巨作。本书全面介绍苏联的最新成果,并包容西方研究成就,可惜在出版一卷后,主编去世,我曾问东北大学邓守强教授,(他在上世纪90年代到莫斯科进修时,维格曼是他的导师)他说此书第二卷(下卷)已经写完,因缺经费未能出版。

    记得有一次到东大开会,从日本工作回来的车传仁教授在东大图书馆找来一本1979年东京出版的《制铁手册》,我真是喜出望外。像日本的专著一样,重见彰利教授这一名著,广泛的引用日本和西方的资料,特别是理论成果,对生产问题则牵涉较少。讲解虽然精彩、系统,可惜缺少高炉操作实例。

    我也曾利用到国外的机会,搜寻《炼铁手册》,特别是在美国、德国、印度等钢铁大国,但一无所获!

        1992年收到鞍钢寄来的《高炉炼铁工艺及计算》一书,这是盼望已久的高炉生产手册。这本书凝聚着鞍钢专家的心血,汇聚了鞍钢以及全国的经验和智慧,经主编成兰伯多年的筹划和组织而成,在他多病的岁月中,也一直坚持不懈!这本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特别对生产工作者来说,几乎所有高炉操作问题,均有充分的论述。不仅包括开炉、停炉等重大操作,而且像封炉、灌渣等操作细节,也有实用的讨论,很多炼铁专著中也难找到。书中充分引用我国的操作经验,全面总结我国的操作成就,有些是鞍钢的创造,无保留的奉献给大家,下部调剂,就是鞍钢创造的重大成果。成兰伯在序言中写道:“本书着重介绍高炉炼铁实践经验、工艺参数和计算方法,以及必要的基本理论;……本书可供设计、科研、教学等方面的工程技术人员、干部参考,并希冀他能成为高炉生产技术人员的工具”。正如主编所说,这真是高炉工作者案头必备的参考书。

    1960年,我国经济调整,期间高炉生产大幅波动。高炉冶炼强度变化极大。各厂高炉生产均遇到困难。鞍钢率先找到对策是:“在不同冶炼强度下正常进行冶炼操作,其首要因素是活跃整个炉缸。对不同冶炼强度下应有适当的鼓风动能,鞍钢高炉工作者经过长期摸索,初步找到某种定量关系”。1961年明确提出下部调剂,这是高炉操作的伟大创造,对我国高炉操作,影响深远。为保持高炉稳定顺行,鞍钢积累、创造的下部调剂经验,从根本上揭示了高炉下部调剂规律,形成并创造了一套完整的高炉下部调剂方法,制订出世界第一部冶炼强度与鼓风动能的关系的《下部调剂规程》:“下部调剂的目的是达到炉缸工作正常,气流初始分布合理。主要方法是调整风口进风状况,维持适当的鼓风动能和风口回旋区”。这是本书主编成兰伯亲自执笔撰写的论文,后来也写进《高炉炼铁工艺及计算》中。作为本书组织者和亲历的创造者,成兰伯功不可没。

    我曾询问冶金出版社炼铁主编刘小峰,得知成兰伯主编的这本书,曾多次印刷,总数超过一万册。这可能是古今中外,最受欢迎的炼铁专著。

    image.png

    成兰伯1925年生于湖南省湘乡县(今涟源县),1948年毕业于湖南大学矿冶系,先到重庆大渡口钢铁厂工作。1949年到鞍钢炼铁厂。先在科室,后上高炉任炉长。因工作出众,于1960年,升任炼铁厂副厂长兼总工程师,是新中国第一代高炉工作者。在他主管生产期间,正是我国困难时期,生产条件困难重重,他不畏艰苦,勇于承担,不仅创造了“下部调剂”经验,1963年和首钢一起率先完成高炉喷煤实验。使我国高炉喷煤生产,走在世界前面。虽然美国、英国和苏联均有部分厂试过高炉喷煤,但连续在高炉上生产,还是我国领先。成兰伯的功绩,可圈可点!

    他曾主持高炉烟煤喷吹,1993年荣获冶金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我有幸青年时代已认识成兰伯,每到鞍钢或在会议中遇到,均找机会请教。成厂长为人朴实无华,待人诚恳耿直。虽然接触不算很多,但收益匪浅!

    image.png

     成兰伯很重视对工人的技术培训,早在上世纪50年代他和潘作桓、李寿彤、汤乃武一起用现场使用的材料,编成“炼铁学”,他们亲自做讲师,培训工人。成兰伯在本书序中写道:“一九五三年为贯彻党从工人中培养干部的政策,鞍钢炼铁厂从工人中大量培训高炉工长,但当时没有适当的教材,为此编写了这本简浅的“炼铁学”。因简单实用,1958年由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第一版印了5万册,这是空前的数量,在各类专业书籍中也很难看到如此巨量,可见多么受欢迎!

    image.png

    1993年在鞍钢开会,老同学马树涵说,成总身体一直有病,最近稍好,刚刚出院。那时成总已在公司副总的位置上离休。从北京来的徐矩良教授、张士敏教授和我,相约去看成总。看上去他精神尚好,想不到竟是最后一面。1996年10月28日一代著名炼铁专家,从此离开我们。今年是他诞生92周年,逝世22周年!一直怀念成总,今写此文,聊作纪念!

    (责任编辑:zgltw)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