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介绍了红河钢铁有限公司3#高炉风口灌渣的原因和应急处置过程。红河钢铁有限公司3#高炉风口灌渣发生后,通过采取集中加焦、轻料过渡、合理控制风量风速参数、抓紧渣铁排放等技术措施,在复风9.5 h左右铁水物理热恢复正常,22 h后恢复了休风前操作参数,实现了炉况的快速恢复。 关键词 高炉断风 风口灌渣 无计划休风 炉况恢复 1 前言 红河钢铁有限公司3#高炉(以下简称红钢3#高炉)有效容积1 350 m³,设有22个风口(现进风面积0.2424 ㎡),东西两个出铁口轮流出铁。高炉于2008年7月9日投产,现在逐渐进入炉役后期,2020年4月以来炉壳温度偏高,多次出现炉壳发红现象,2020年11月还发生了一次炉壳烧穿事故,为加强炉壳冷却降温效果,高炉炉腹一带加装了大量炉外喷淋水管。高炉炉况长期稳定顺行,日常操作物理热控制在1 430 ℃~1 470 ℃,碱度1.16~1.19。 2021年1月12日,20:52风机突然断电,导致高炉断风,22个风口全部灌渣,部分风口甚至灌渣至热风围管,高炉无计划休风1 255 min。通过原因分析,采取集中加焦、轻料过渡、合理控制风量风速参数、抓紧渣铁排放等措施,炉况得以快速恢复。 2 风口灌渣 2.1 风口灌渣情况 
图1 红钢3#高炉风口示意图 2021年1月12日20:52,红钢3#高炉风机断电造成高炉22个风口全部灌渣,其中吹管全部灌死,10个风口灌渣至下膨胀节,8个风口灌渣至鹅颈管,靠近热风管道送风入口方向的4#、6#、8#风口直接灌渣至热风围管内,灌渣严重。红钢3#高炉风口灌渣情况见表1。 表1 风口灌渣情况 风口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吹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下膨胀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上膨胀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鹅颈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热风围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注:表1中√表示有灌渣) 2.2 应急处置过程 2.2.1 炉外组织 2021年1月12日20:52,发现红钢3#高炉断风异响后,炉外检查、报告风口灌渣情况,并立即准备打开窥孔使风口灌入的热渣流出;然而由于灌渣严重,大部分风口膨胀节被热渣灼烧出现发红现象,其中4#、6#风口处直接有热渣从下膨胀节位置流出。为保证人身安全,避免膨胀节烧坏进一步扩大影响,抽取了炉外喷淋水管对膨胀节冷却降温,在高炉断风10 min后,才逐步打开风口窥孔盖板。由于未能第一时间打开窥孔盖板,在炉外喷淋水的加速冷却下,致使灌入风口内的炉渣已经基本凝结,不能从流出。 21:05左右,炉外组织尝试清理风口吹管内炉渣,然而炉渣已经冷却凝结,难以清理。21:30左右,准备更换所有风口吹管。23:30出净渣铁后,随即进行了风口吹管、膨胀节、鹅颈管等设备的拆卸、清理工作。 次日19:00左右,22根吹管、10个下膨胀节和8个上膨胀节更换完毕,8个鹅颈管和3个热风围管进风口清理干净,实现复风条件。 2.2.2 紧急休风操作 (1)发出断风警报。红钢3#高炉风口灌渣发生时,中控室操作人员发现送风异常,风量、风压直线跌落到底,认定为断风,立即发出紧急断风警报,停止了上料、喷煤、富氧、除尘器卸灰,并将调压阀组改为手动调节。 (2)防止煤气倒灌。确认断风的同时,立即关闭热风炉混风切断阀,同时发出放风信号,打开放风阀;随后关闭热风炉冷风阀、热风阀,打开炉顶放散阀,并向炉顶和除尘系统通入蒸汽、氮气。21:10左右,发出“切煤气”信号,关闭煤气遮断阀。 (3)检查风口。在确认断风后,立即对风口进行风口检查,发现灌渣后随即组织开窥孔盖板、清理风口吹管,检查风口有无破损;同时,注意好安全事项。 (4)休风操作。22:10热风炉缓慢打开倒流休风阀;22:20按休风程序完成休风。 2.3 原因分析 从2019年以来,红钢3#高炉先后发生过多次断风事故,除2020年4月16日在7 h内连续出现两次风机断电使高炉断风事故,造成3个风口吹管下沿部分灌渣外,其余皆未出现过风口灌渣情况。而此次造成22个风口全部灌渣的严重事故,主要是以下3个原因: (1)单铁口出铁。1月12日6:09左右,3#高炉做西铁口,出完铁后开始做大沟,东边铁口连续出铁,使得渣铁未能完全排净。 (2)出铁间隔过长。1月12日从19:49打开炉门20:18开始放渣,在断风前,东铁口已经放铁63 min,放渣34 min。从以往风机断电造成断风的经验看,在出铁、出渣这么长时间的情况下是不会导致风口灌渣的。然而,由于受对灌、开铁口的影响,该炉次从上次出铁结束(19:16)至打开炉门出铁,期间间隔了33 min,使得炉内大量渣铁产生而未能及时排放出。 (3)炉缸不够活跃。东铁口连续出铁近15 h,风口亮度明显不够均匀;此外,3#高炉1月6日计划检修,用时937 min,同时对炉腹一带的冷却棒、冷却壁灌浆2 555 kg,大量水被带入高炉内部。因此,炉缸尚为在恢复阶段,整体活跃性不够。 受单铁口出铁及出铁间隔时间过长的影响,高炉渣铁未能及时排净;以及高炉检修后,整体尚未完全恢复,炉缸活跃性不够的影响。在此次高炉断风的情况下,造成了严重的风口灌渣。 3 无计划休风前炉况 此次断风无计划休风前,炉况稳定顺,压量关系合适 (风压0.383 MPa,透气性指数14 150),铁水温度充足(1 453 ℃)、碱度略低(1.15);从休风前几日生产数据(表2)来看,高炉在逐步恢复,整体较为稳定。然而,由于当日东边单铁口持续出铁,以及1月6日检修后以来对风口观察情况来看,西南侧6#、8#、10#几个风口亮度还有所欠缺,炉缸整体活跃度程度不够。 表2 红钢3#高炉2021年1月6日无计划休风前部分指标 日期 | 风压MPa | 透气性指数 | 富氧率% | 焦比kg/t | 综合燃料比kg/t | 综合负荷 | 1~4日 | 0.375 | 14 583 | 4.17 | 438.30 | 580.25 | 3.02 | 8日 | 0.367 | 15 111 | 3.92 | 441.03 | 583.10 | 3.02 | 9日 | 0.375 | 14 463 | 3.94 | 440.01 | 583.07 | 3.02 | 10日 | 0.368 | 14 901 | 3.94 | 436.09 | 576.11 | 3.03 | 11日 | 0.370 | 14 766 | 3.95 | 439.15 | 581.32 | 3.01 |
4 炉况恢复过程 4.1 炉外组织 (1)风口检漏 此次风口灌渣,从开始抢修到完成22个风口送风设备的更换、清理,仅用时19.5 h左右,抢修十分迅速。在1月13日19:15复风后,立即对所有风口吹管、膨胀节等进行了检漏,由于风压较低未发现异常。在高炉入炉风量逐步加至1 800 m³/min左右,顶压提高至0.110 MPa时,发现4#风口吹管与小套连接出有跑风现象,因此被迫减风降压,对吹管拉杆进行加紧处理,直至20:20处理好跑风。 (2)抓紧出铁组织 为给炉内降低风压、促进料动,在处理好风口跑风后,炉内逐步加风的同时立即组织开炉门排放渣铁。由于断风前西铁口做大沟,因此复风后继续开东铁口。1月13日20:45东铁口改用45 mm的钻头(复风前钻头50 mm)开炉门,未开穿;20:57打开炉门,没有渣铁。21:26再次打开炉门,放出渣铁,但前期整体较小,出铁51 min,出渣25 min。由于物理热较低,整体渣铁流动性较差[2],因此第三次依旧选择开东铁口出铁,此次出铁147 min,出渣132 min,渣铁流动性整体转好。此后,东西侧铁口轮流出铁。 表3 红钢3#高炉炉况恢复期间渣铁及物理热情况 铁次 | 铁口 | 出铁时间 | 放渣 min | 铁量 t | 物理热 ℃ | Si % | S % | 碱度 | 开始 | 结束 | 第一炉 | 东 | 21:26 | 22:17 | 25 | 90.80 | 1346 | 0.59 | 0.021 | 1.17 | 第二炉 | 东 | 22:45 | 1:12 | 132 | 359.45 | 1361 | 0.25 | 0.046 | 1.15 | 第三炉 | 西 | 1:30 | 3:00 | 69 | 250.90 | 1388 | 0.56 | 0.033 | 1.17 | 第四炉 | 东 | 3:15 | 4:05 | 34 | 144.95 | 1412 | 0.49 | 0.025 | 1.16 | 第五炉 | 西 | 4:23 | 7:10 | 160 | 462.10 | 1470 | 0.45 | 0.023 | 1.17 |
4.2 控制风量风速 为增强中心,加快气流的吹透,促进炉况的恢复,复风前堵了4#、8#、14#、16#、19#风口。1月13日19:15复风后,快速加风,19:26风量900 m³/min,引煤气, 19:35加风至1 300 m³/min。此后发现风口跑风,减风处理。20:55加风至2 340 m³/min,风压0.268 MPa,风口风速控制在210 m/s左右,较平时增加10 m/s,从而保证可以有效的吹透中心。22:05料满座炉,料线1.4 m下降至6.8 m,此后正常料动,22:45加风至2 380 m³/min;23:17滑料一次(2.9/5.3 m)。此后由于渣铁排放较好,在23:30第8#风口自然吹口且炉内风压较好的条件下,23:45加风至2 550 m³/min,之后在物理热较低的情况下维持该风量稳定。 随着物理热逐步回升,炉内气流稳顺后,开始考步捅开风口、增加风量,恢复风速,控制在195 m/s~200 m/s的日常水准。1月14日3:06捅开15#风口,3:30加风至2 620 m³/min;5:18捅开19#风口。在第五炉出铁后,物理热恢复方针范围且与炉温正常匹配后后,6:10捅开5#风口,高炉全风口作业,6:40加风至2 860 m³/min,此时风量恢复至复风前水平。8:45根据炉况及物理热加风至2 900 m³/min左右,大于休风前风量40 m³/min。 此外,在物理热逐步回升至1 400 ℃,风口明亮、炉温充足且炉内气流稳顺的条件下,高炉开始富氧,1月14日3:35富氧至3 000 m³/h,4:45在物理热回升至1 440 ℃左右时,加至5 000 m³/h。此后,随着风口捅开,风量增加以及炉温充足的情况,逐步增加富氧,7:45富氧至8 500 m³/h,恢复至正常炉况水平。 表4 红钢3#高炉炉况恢复期间生产参数[1] 日期 | 时间 | 矿批 t | 焦批 kg | 风量 m³/min | 风温 ℃ | 风压 MPa | 顶压 MPa | 风速m/s | 煤量 t | 富氧量 m³/h | 风口数 个 | 13日 | 21:00 | 35.6 | 8930 | 2350 | 1050 | 0.273 | 0.109 | 210 | 0.83 |
| 17 | 22:00 | 33.6 | 9070 | 2204 | 1120 | 0.267 | 0.123 | 197 | 13.58 |
| 17 | 23:00 | 33.6 | 9070 | 2377 | 1136 | 0.286 | 0.133 | 212 | 14.02 |
| 17 | 14日 | 0:00 | 33.6 | 9070 | 2580 | 1170 | 0.311 | 0.146 | 217 | 17.03 |
| 18 | 1:00 | 33.6 | 9070 | 2523 | 1188 | 0.316 | 0.151 | 212 | 18.03 |
| 18 | 2:00 | 33.6 | 9070 | 2523 | 1188 | 0.316 | 0.151 | 212 | 18.03 |
| 18 | 3:00 | 33.6 | 9070 | 2510 | 1170 | 0.338 | 0.158 | 211 | 20.02 |
| 18 | 4:00 | 33.6 | 9070 | 2616 | 1175 | 0.345 | 0.170 | 209 | 18.79 | 3259 | 19 | 5:00 | 33.6 | 9070 | 2632 | 1175 | 0.345 | 0.170 | 203 | 17.55 | 3520 | 19 | 6:00 | 33.6 | 9070 | 2672 | 1180 | 0.354 | 0.167 | 203 | 17.70 | 5205 | 20 | 7:00 | 33.6 | 8770 | 2818 | 1200 | 0.357 | 0.178 | 198 | 17.84 | 7092 | 21 | 8:00 | 33.6 | 8770 | 2886 | 1200 | 0.355 | 0.174 | 197 | 19.53 | 8588 | 22 | 9:00 | 35 | 9090 | 2864 | 1200 | 0.375 | 0.177 | 195 | 21.69 | 8562 | 22 | 14:00 | 35 | 8790 | 2916 | 1200 | 0.368 | 0.172 | 200 | 23.55 | 8506 | 22 | 18:00 | 35.6 | 8930 | 2916 | 1200 | 0.370 | 0.176 | 200 | 25.05 | 8618 | 22 |
4.3 轻料过渡及负荷调整 (1)集中加焦 此次断风无计划休风1 255 min,休风前未能及时添加休风料。为使复风后能够维持炉缸温度,3#高炉进行了集中加焦的手段。在第一批料加入了3灌净焦(25 t);此后由于无法正常下料,料满需座炉,因此在第七批再次加入了一罐净焦(8.47 t)。在集中加焦的同时做好炉渣碱度调整,用昆球代替烧结矿20 t。 (2) 轻料过渡 复风后,矿批缩减至33.6 t,同时批重加焦改为800 kg/批,较休风前增加了600 kg,焦比增加了30 kg/t左右。一方面是为了减轻矿焦负荷,加速炉况恢复;另一方面是为了补充热量。由于复风后风温只有1 050 ℃且空料的缘故,根据3#高炉经验数据,风温每降低100 ℃需补充1.7 kg/t燃料比,因此在缩减矿批的同时增加了批重焦量。1月14日6:36该负荷出炉后,炉温充足维持控制范围上限0.45 %左右,且有继续升高的趋势,物理热充足为1 450 ℃左右,因此减去了200 kg批重加焦量。在8:30炉温充足、气流稳顺的条件下,矿批增加至35 t;13:44由于炉温过足0.60 %左右,减少批重加焦300 kg,恢复至休风前水平;17:34炉温0.40 %左右,物理热1 460 ℃左右,整体较充足,扩矿批至35.6 t,至此矿、焦量恢复至休风前水平。 表5 红钢3#高炉炉况恢复期间负荷情况 日期 | 时间 | 矿批,t | 理论铁量,t | 焦批,kg | 备注 | 12日 | 休风前 | 35.6 | 20.34 | 8930 | 加焦200kg/批 | 13日 | 21:43 | 33.6 | 19.28 | 9070 | 加焦800kg/批 | 14日 | 6:36 | 33.6 | 19.28 | 8770 | 加焦500kg/批 | 14日 | 8:30 | 35 | 19.91 | 9090 | 加焦500kg/批 | 14日 | 13:44 | 35 | 19.91 | 8790 | 加焦200kg/批 | 14日 | 17:34 | 35.6 | 20.22 | 8930 | 加焦200kg/批 |
(3) 喷煤调整 休风前,3#高炉综合燃料比在583 kg/t左右,复风后为适量增加燃料比补充炉缸热量,结合焦比情况,将煤比控制在120 kg/t左右。在处理风口跑风的同时,完成了煤枪的调整。1月13日20:55开始喷煤8t/h,21:20喷煤至15 t/h,此后座炉停喷煤。炉内正常料动后,根据料速情况,及时做好喷煤量的衔接。1月14日1:00后,由于料速转快至8批,且物理热依旧不见回升,1:40加煤至20 t/h;此后由于料速稳定,煤比过高,3:30减煤至17.5 t/h。6:36批重加焦量减去300kg,在物理热充足的情况下,7:00减少了煤比的补充量,喷煤至19 t/h;7:45富氧至8 500 m³/h,7:55捅开14#风口后,在料速转快至9批后,8:10喷煤至22 t/h。8:30扩矿批,理论铁量增加,由于物理热、炉温过足,在煤比维持在120 kg/t的情况下,未补充煤量;12:10料速转职9.5批,喷煤至23.8 t/h。13:44减少批重加焦,17:00喷煤至25 t/h,煤比140 kg/t左右。煤比恢复至休风前水平。此次抢修用时19.5 h,实现了快速复产。 5 结语 红钢3#高炉风口灌渣事故,由于应急处置方案合理,措施得当,在短时间内高炉得以快速复产,减小生产损失,对类似高炉发生类似事故的处理提供了借鉴,经验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刘元意,杨雷.莱钢3#高炉风口灌渣后炉况的快速恢复[J].炼铁,2014,33:41-43. [2] 杨云,刘存芳,曹学杰.济钢1 750 m³3高炉无计划休风快速恢复炉况实践[J].新疆钢铁,2011(04):38-40.
(责任编辑:zgl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