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炼铁网移动版

主页 > 走访炼铁 >

守正出奇奋斗国内一流 创新赋能追求行业领先

龙钢公司成立于1958年,位居陕西省关中平原东北部韩城市。是陕西省钢铁产业发展振兴规划扶持的重点企业,是陕钢集团最大的国有全资子公司,集采矿、选矿、烧结、炼铁、炼钢、轧钢为一体的综合性钢铁企业,主要装备有265 m2、400 m2、450 m2三台烧结机,2座1280 m3、3座1800 m3,共五座高炉,4座60T、2座120T,共六座转炉,100万吨高线、350万吨棒材、100万吨精品板带五条轧钢生产线。目前具备700万吨连铸钢坯的综合生产能力。

image.png

近年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在陕煤集团、陕钢集团的坚强领导下,龙钢公司铁前系统始终围绕高质量发展主线,践行“创新 协调 绿色 开放 共享”新发展理念,着力推动思想政治文化建设、管理及生产工艺技术进步、五支人才队伍建设、精益安全管理及生态文明建设,改革发展稳中有进,经济效益持续向好,厂容厂貌日新月异,人心思进蔚然成风,核心竞争力和行业影响力与日俱增。

image.png

党建领航筑牢改革发展“根”和“魂”

党的建设历来是国有企业的优良传统和独特优势,是引领国企改革发展、转型升级的重要因素。近年来,龙钢公司铁前系统遵循“一切为了企业发展 一切为了员工幸福”的企业价值观,坚持巩固和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以党的建设筑牢企业改革发展、转型升级的“根”和“魂”。

创新党建管理机制。深入推行陕钢集团倡导的“党建领航 班子引领 干部走在前列”机制,以及龙钢公司“抓作风 保落实 做表率”实践,认真开展“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以中心组学习、“三会一课”、各类教育培训讲座等方式,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及集团公司各级党政要求,切实提高干部队伍的创新动力、务实效力、团结合力以及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能力。

以文化熏陶培育优秀团队。以陕钢集团“进步文化”“正文化”“陕钢现代版长征精神”为传承,实践龙钢公司“想干事 会干事 干成事”的“干事”文化,一手抓干部队伍作风建设,一手抓员工文明素质提升。倡导“业绩论英雄、结果论能力”,发挥关键少数作用,党员干部始终坚持发扬“马真”精神、“钉钉子”精神,坚持要事难事亲力亲为、扭住不放一抓到底。广泛开展“两不一自觉”不文明行为治理、“六个一”活动、技术比武、星级员工评定工作,锻造出“向上向善 训练有素 争先创优 令行禁止”的员工队伍。

image.png

以“围绕中心 服务大局”促进企业经营发展。紧紧围绕生产经营中心工作,各级党组织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党员突击队、科技攻关组、劳动竞赛、“一计一策一事”建议、选树先进典型等一系列工作,组织党员、聚集人才、动员职工,汇聚干事创业强大动力,以党的建设为国企改革发展凝聚思想共识,把党建工作优势转化成企业的竞争优势、创新优势和发展优势。

image.png

技术进步书写“高效冶炼”大文章

2020年,陕煤集团提出“创建世界一流企业”目标,在此背景下,遵循陕钢集团高质量发展思路及“125448”发展战略,龙钢公司适时提出“国内一流 行业领先”奋斗目标,并提出“炼铁高效冶炼、炼钢经济冶炼、轧钢节能增效轧制”三篇大文章课题,实践探索“788”高效生产模式,为铁前技术进步进一步指明新的发展路径。

理论指导实践,助力高效冶炼。自2018年以来,龙钢公司铁前系统坚持专项攻关、科学策划,顺利完成4座高炉停炉、大修、高效开炉,并建立起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炉大修技术体系。

坚持科学护炉,实现安全稳定生产。树立高炉高产与护炉并重、长期护炉的思想。规范操作调剂,落实护炉措施,确保高炉缸侧壁温度整体下降,为高炉安全生产提供技术支撑。同时在高炉大修期间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合作,开展龙钢高炉侵蚀及长寿研究,为高炉安全生产提供支持。

实施内部对标,推动高炉良性竞争。在“一炉一策”基础上,以风温、煤比、富氧量、布料制度、铁水[Si]五项指标的横向日、月对比,取得指标的稳定提升。

提高原燃料质量,助力高效冶炼。坚持技术引进和创新。烧结应用了厚料层烧结、小球烧结、低碳低硅烧结、高低碱度烧结、块矿铺底料、料面加热技术等新技术、新工艺,开展了烧结终点、废气温度、铺底厚度、料面加热等微控攻关,实现了烧结产能及质量的大幅度提升。

从配料优化、操作优化、技术攻关方向开展球团矿和烧结矿质量攻关,球团矿1800N抗压强度合格率由60%左右提高至80%,烧结矿入炉率长期稳定在78%以上。

科学制定焦炭评价体系,确立大高炉主流焦炭+小高炉非主流焦炭+实物质量微调节的焦炭供应专题调节与反应机制,实现高炉炉料结构、炉况稳定和经济指标大跨步提升。优化喷吹煤结构提负荷,开展提高无烟煤比例攻关实践,焦炭湿基负荷由4.10-4.20倍提高至4.5倍,同时煤比提高至150kg以上,实现焦比、燃料比的整体下降。

提升科技水平,助力高效冶炼。借力科技项目攻关,实施冷却能力提升、冷却水量分段控制、渣铁沟工艺改造、智能喷吹、智能烧炉、泥炮自动摇控、均压煤气回收、绿色低碳冶炼等12项进步项目,提升设备保障和自动化控制水平,助推高炉工艺指标提升。

高炉实现了炉顶均压煤气除尘、均压煤气回收、引煤气送风技术;高炉炉顶采用了红外线、激光料面成像、风口成像、炉缸侵蚀模型等监测技术。

规范冶金实验室管理,提高铁前配矿科学性。开展烧结杯实验61次、低温粉化检测175次、球团矿检测13次、块矿检测55次。通过分析堆料品种、堆料模式、烧结矿R、FeO、CaO、TiO2含量、块矿使用等不同结构下炉料的性能,实现配矿综合性能评价,为烧结、球团配料、高炉合理炉料结构提供科学支持。

通过系统开展技术进步实践,铁前主要经济指标取得显著进步。2019年,平均入炉焦比为377kg/t。2020年各项指标持续改善,高炉利用系数排名第20位,较2019年前进7位;综合焦比排名第13位,较2019年前进6位,行业排位持续向优。在此基础上,铁前系统探索形成“高效冶炼”工艺管理新体系,并始终以自我加压、敢于突破的精神,不断迈向新的技术巅峰。

“五支人才队伍”锻造钢铁团队

近年来,陕钢集团提出建立以培育企业家人才、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党群人才为核心的“五支人才队伍”建设工作,龙钢公司铁前系统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有益探索。

通过绩效表单化工具,夯实管理责任。推行全业务项目百分制考核评价机制,全方位跟踪过程责任履行,以数据化方式形成小单位月度排名。围绕经营目标,对炉机共计41项过程指标归类,按照责权利精准对接原则,利用表单化管理,切实夯实不同群体管理责任,激发能动性。建立起“培养、包容、失职淘汰”的干部管理机制,通过分析问题、研究方法、包容鼓励、业绩评定四步模式,淘汰不称职管理者,激活管理队伍。

培育后备力量,运用“平行管理岗周期性末位淘汰”“炉、机见习工长梯队”“大学生定点定向培养”三项平台与岗位公开竞聘机制,选拔优秀人才走上管理岗位锻炼成长,有力激活员工队伍,形成了炉、机等关键岗位后备人才双梯队模式。

推进“群星璀璨 星耀钢城”先进典型培树工程,营造群星璀璨、照耀钢城之势。先进典型覆盖生产经营降本增效、岗位创新、一计一策一事、技能提升、员工星级评定、炼铁高效冶炼、班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宣传工作等管理重点,激发各专业、各工序干部职工形成了奋勇争先、比学赶帮超的竞争氛围,为炼铁高效冶炼搭建坚实有力的技术人才梯队。

“五支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有序推进,专业人才结构合理,发展梯队搭建有序,为铁前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较为充足的人才保障。

image.png

坚守安全环保底线 建设和谐美丽生态炼铁

近年来,龙钢公司坚持从政治高度出发,始终严守安全底线、环保红线,深入推进精益安全管理、AAAA级景区创建、环保超低排放及A级达标工作,努力建设和谐美丽生态炼铁。

以安全管理“高于一切、优于一切、先于一切”的理念,铁前系统运用系统化、科学化、精细化、责任化管理,推行03346精益安全生产管理模式。围绕“零事故”目标,将“一岗双责”责任落实到日常管理过程,提炼出“332”安全管控机制和“12260” 安全运作模式,推行全员“反三违”督查、安全亲情管理、班前会安全事故案例视频“每日一学”、安全一口清、安全案例分享“三位一体”机制,促进安全管理全员、全方位、全过程,无死角、无遗漏过程控制。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高质量发展是实现美丽生态文明的必由之路。龙钢公司对照国务院《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和《关于推进实施钢铁行业超低排放的意见》要求,以环保超低排放、A级达标、AAAA级钢铁工业景区生态文明建设为依托,积极开展全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污染防治攻坚,详细制定了环保超低排放作战图,启动实施了24项超低排放项目,累计环保投资达到37.5亿元。

铁前系统推行标准化达标率管理。从源头抓好本质化环保治理工作,以清扫清洁、湿法抑尘、密封除尘为手段,减少粉尘污染。对全厂45台除尘器、55个排放口、1256个落料点、18枚放射源、17套在线连续监测设备及19个料口等重点污染源全面布控,制定标准,落实责任,形成常态化管控机制。

2019年,龙钢公司获得国家工信部“绿色工厂”荣誉称号。2020年6月,铁前系统400㎡、450㎡、265㎡烧结烟气综合治理项目相继投运,煤气综合利用发电项目正式投入运行,企业迈上超低排放道路,在区域冶金企业中率先实现了“出铁不见铁、运料不见料、行车无扬尘、空中无污染、地面更洁净”的清洁生产目标。

高质量发展号角劲吹,新时代使命催人奋进。陕钢龙钢铁前系统将以陕煤集团“创建世界一流企业”目标、陕钢集团“打造中国西部高端钢铁材料服务商建成美丽幸福新陕钢”愿景、龙钢公司“国内一流 行业领先”目标为引领,把握工业发展趋势,坚定推动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为国家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新力量。

image.png

(责任编辑:zgl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