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炼铁网移动版

主页 > 走访炼铁 >

深化改革创新 打造卓越标杆

陕钢集团龙钢公司炼铁厂位于陕西韩城,始创于1958年。2016年1月5日,贯彻落实集团及公司改革发展思路,将铁前系统优化整合,将烧结厂、炼铁厂合并成立新炼铁厂。主要装备1280m³高炉2座,1800m³高炉3座,450㎡烧结机1台、400㎡烧结机1台、265㎡烧结机1台。职工2647人,其中本科学历145人,大专学历447人;高级工程师1人,工程师24人,助理工程师110人;高级技师60人,技师338人。在陕钢集团“正文化”和龙钢公司“进步”文化引领下蓬勃发展,形成了以“继承、创新、发展、提升、求强、卓越”为核心理念的“卓越”文化。

近年来,陕钢集团龙钢公司炼铁厂以习近平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始终秉承集团公司“一切为了陕钢发展,一切为了员工幸福”的企业宗旨,铭记打造中国西部最具竞争力的高端钢铁材料服务商、建成美丽幸福新陕钢的企业愿景,提质增效,追赶超越,持续推进结构调整和深化改革,努力实现“质量、效率、动力”三大变革,全面助推企业发展步入新时代伟大征程。

以三项改革为基础,释放改革活力,激活发展动力。

2016年,该单位在陕钢集团和龙钢公司党委坚强领导下,将炼铁作为降成本的切入点和关键点,强势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建立起适应当期形势发展的组织管理架构。

大力实施劳动用工优化,人均效率快速提升。2016年元月,炼铁厂将原烧结厂合并,压缩管理机构。2016年全面退出劳务用工278人,优化职工249人,由合并前的3346人精减到2819人,2017年又进一步优化至2647人。用工的优化,不仅增强了职工危机意识,更直接促进了劳动生产率提高。2017年底,全公司人均产钢815吨。

大力推进干部人事改革,管理队伍精干高效。全面推动管理干部队伍职数的规范和精减,通过优胜劣汰,科级干部队伍由原来的102人精减到当前49人。同步通过公开竞聘与组织任命方式,选拔年富力强、经过实践检验的年轻干部进入管理队伍,退出人员按照技能、经验等特长全部充实到一线岗位中,全面促进干部使用从量变到质变的转换。

深化收入分配改革,人均收入连年增长。坚持关键群体按效分配,一般群体按劳分配原则,全系统分单元量化指标,将关键群体的收入重心与指标直接兑接,一般群体收入重心通过饱和工作量实现多劳多得。收入分配改革的推行,使责任体系更加清晰,指标有效提升,员工月均收入有了明显提高。人均收入连续三年持续增长,极大的调动了职工工作积极性。

推动“五支人才队伍”建设,管理梯队交替有序。按照“职业经理人、经营管理类、党群政工、专业技术、技能人才”五类人才规划,打造出一支人才分布合理的管理干部队伍。

以陕钢集团“钢铁研究院”铁前系统研修班为平台,选拔27人,建立顶尖钢冶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机制,打造出精通石灰、球团、烧结及高炉生产工艺的专业技术队伍。精心考察选拔,建立了一支60人数量的80、90后管理人才库,通过竞聘,陆续选拔出28名同志,陆续通过集训、定向培养,专题提升等培养手段,输送至关键岗位,形成完善的专业管理队伍。培养出一支年轻化、知识化、有责任、有追求、素养高、能力强的干部后备军。

通过实施劳动用工、人事、收入分配三项机制改革,打破了机制束缚,释放出改革活力,为管理挖潜增效提供了强大动力,企业生产经营工作开始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以精细化专业管理为基础,做细做实专业管理,提升管理效率。

该单位树立科学正确的生产经营理念,围绕高炉高产与高炉长寿并重的思路,全面贯彻落实“安全、环保、绿色、清洁、顺行、稳定、优质、高效、低耗、长寿”的铁前生产二十字方针,建立起“系统化、全面化、科学化、专业化、数据化、精准化、精细化、责任化”的管理格局。

推行03346精益安全管理模式,夯实安全基础 充分认识安全管理是综合管理的体现,树立安全管理是过程管理而非结果管理的思想,围绕“零事故”目标,将“一岗双责”责任落实到日常管理过程,构建“03346”精益安全管理体系,推行“332”安全管控机制和“12260” 安全运作模式。自2016年以来,该单位重伤及以上事故和重大涉险事故为零;重大交通、火灾、设备事故为零;职业病及职业中毒事故为零;重大隐患治理完成率达到100%。

聚焦绿色发展,建设“花园式”生态环保企业。把“生态优先、环保至上”作为企业发展的首要战略,从规划、投入、装备、技术、管理上把污染治理和生态建设摆在首位,不惜增加运行成本、调整运行模式,优化炉料结构,统筹兼顾环境综合整治和企业经营效益。

实施干部职工四级环境责任区管理法,明确责任内容、责任标准,按照达标率追究责任。以粉尘管控,湿法控制为主要切入点,对在线连续监测设备及料口子等重点污染源全面布控,确保环保运行效果。高标准、高规格、高品位实施绿化、美化、硬化和亮化等生态工程,对员工值班室、高炉和烧结机主控室美化亮化,为职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为可持续健康发展打好基础。

该单位自2016年至今,未发生一般及以上环境污染事件,环保设备同步运行率为99.995%,为汾渭平原地区治污降霾、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做出良好示范,彰显国企责任。

提升装备质量,落实分级责任,强化设备保障。以TPM全员设备管理和设备周期寿命管理为抓手,强化过程管控,做好日常巡检维护工作。推行定检定修,提高检修质量,实施自动化革新。提升设备品质和备件质量 ,树立备件综合成本意识,通过提高设备使用寿命提高设备作业率,全力保障高炉安全生产。

鼓励岗位创新,大力开展修旧利废,实施设备节能降耗。仅2018年以来,共收集上报岗位创新项目616项,审核通过284项,累计创效6489余万元。

优化生产工艺,推动工艺进步。铁前生产树立“七分原料三分操作”“ 高炉指标是筛出来的”“ 每一次变料都是一次大的波动”的思想,将其作为确保高炉顺行稳定,产能指标提升的切入点。以三大三高两低(大风、大氧、大喷煤、高风温、高风速、高顶压、低Si、低压差)为措施,优化高炉操作。树立精料方针思想,充分发挥炉料优化的指导性,科学性,准确性。强化烧结配料的准确稳定,抓过程精细、精准管理,实现烧结矿成份稳定;抓高炉用料重点指标,确保高炉用料全面满足顺行和高度强化的需要;抓物料数量和配比计划的准确性,确保炉料结构合理稳定;抓重点元素控制,提高铁水质量,确保高炉本体安全。

以重点项目为突破,破解生产瓶颈,提升生产经营质量。

为了打破制约生产经营指标提升的瓶颈,该单位聚焦生产工序,持续挖潜增效,促进了生产经营各项要素指标优质发展。

完善管理机制,推动科技进步。成立各类专业技术创新组,组织开展技术进步、四新项目、技术创新、工艺改造、申请专利、撰写论文等活动。开展烧结过程中白云石粉代替轻烧白云石的研究、烧结机返矿配比与烧结矿质量之间的研究、5#高炉经济型炉料工艺性研究等科研项目,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2016年以来,公司专业人员在国内各专业期刊发表论文85篇,6项研究成果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强化测验分析,科学指导生产。2017年,积极与北科大建立合作,完成烧结矿冶金性能实验室建设,进行铁矿石热爆指数、低温粉化、还原性能、软熔温度、溶滴性能、烧结实验杯等专业实验,为高炉经济技术指标突破提供了保障。目前已具备检验烧结矿低温还原粉化指标和块矿热爆裂指数能力,年节约费用200余万元。

攻关球团难点,稳定炉料结构。 为破解球团供应产量不稳定、质量不达标的难题,2017年,将协作单位嘉惠球团纳入一体化管理,派驻人员介入日常管理,推行工艺标准化操作,实施高炉技改,球团产量由介入前的3000吨提高到目前的日均产量5000吨,球团抗压强度1500N合格率>85%,1800N合格率>80%。块矿热爆裂指数<5%,为优化炉料结构,确保高炉稳定顺行提供保障。

强化对标交流,提升经济指标。坚持目标引领、突出问题导向、注重结果对标,开展“行业先进对标、区域先进对标、省内先进对标”的三层次对标工作。围绕生产组织管理、铁水成本控制、经济指标提升、主体设备长寿管理,促进铁前技术指标进步、生产成本下降,实现行业排名提升。高炉燃料比、焦比、单炉产量等指标明显改善,取得了良好成效。

依据中钢协发布2018年1-6月份数据,龙钢公司炼铁厂生铁成本和重点经济指标排位比2017年和攻关前全面提升进步。生铁成本排名45位,比2017年提升3名,比攻关前提升5名。高炉利用系数2.56 t/m3d,排名31位,比2017年提升2位,比攻关前排名提升2位;综合焦比503kg,排名30位,比2017年提升19位,比攻关前提升11位;风温1160℃,排名26位,比攻关前排名提升9位;入炉品位57.09%,排名30位,比2017年排名提升7位,比攻关前提升2位。

2017年,该单位实现生铁693万吨,破生产记录48次,最高月产66.09万吨;比2016年增产182万吨;2018年1-9月生产产量529万吨,比2017同期增加17万吨。   

2018年,该单位荣获陕钢集团党委“四好领导班子”荣誉称号,陕钢集团“党建引领”先进基层党委称号。获得龙钢公司“追赶超越”先进集体、龙钢公司15-17年度先进基层党委、以及安全管理优胜杯、工艺技术优胜杯、岗位创新优胜杯。同时涌现出陕煤集团劳动模范卫军民、陕西省“国企工匠”王军等先进个人。

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作为西部钢铁联合企业的重心基地,陕钢龙钢炼铁厂为全集团改革发展、经营创效发挥了核心作用,为钢铁企业改革创新提供了借鉴样板。面对高质量发展的新机遇、新挑战,持续将深化改革、提质增效、转型升级、追赶超越作为企业均衡、协调、充分发展的主要抓手,全力打造让职工满意、受业界尊重的国有典范企业,为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责任编辑:zgl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