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炼铁网移动版

主页 > 走访炼铁 >

持续推进三大升级 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

山西中阳钢铁有限公司(简称中阳钢铁)始建于1985年10月,位于山西省吕梁市中阳县城北郊,占地3000余亩,现有职工10000余名。是集采煤、选煤、炼焦、采矿、选矿、炼铁、炼钢、轧钢、发电为一体的国家级大型钢铁企业。是蝉联五届的全省“工业企业30强”和“十大纳税户”之一,被省委省政府授予“转型跨越发展先进企业”。

image.png

中阳钢铁炼铁厂,始建于2002年4月1日,时称炼铁车间,2005年11月12日,公司根据管理发展的需要,将炼铁车间和烧结车间整合为中阳钢铁炼铁厂,由原料、烧结、竖炉、喷煤、高炉、铸铁等工序组成。拥有现代化高炉3座,总容积3940 m3,分别为1080m³高炉两座、1780m³高炉1座;3台200㎡烧带式烧结机,总面积600 m2;8 m2竖炉3座。已形成铁水400万吨/年、球团126万吨/年、烧结520万吨/年的生产能力。

image.png

从2010年以来,以持续推进三大升级为举措,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为目标,从装备、管理、技术三管齐下,实现了高炉长期的稳定顺行,各项经济技术指标稳步提高,成为了公司的效益核心单位,各项指标居同行业前列(见表1)。

表1  高炉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image.png

一、更新装备,提升生产力。

(1)高炉的大型化。高炉最大炉容经历了从2009年前的380m3到2009年的1080 m3、2010年1780 m3的发展历程,经过3年多的技术研究和实践,熟练掌握了千级高炉的操作技术,在入炉品位逐年下降的情况下,2×1080m3高炉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实现了质的飞跃,高炉利用系数现基本稳定在3.1 t/m3﹒d以上,燃料比控制在530Kg/t以下。

(2)自主开发了热风炉配加焦炉煤气引射器。2×1080m3高炉分别配备三座霍格文式热风炉,受高炉煤气热值低影响,风温使用水平有限,仅维持在1050℃,考虑到焦炉煤气充足,于2010年自主开发了热风炉配加焦炉煤气引射器,焦炉煤气配加量控制在30 m3/min,通过优化烧炉操作,风温使用水平达到1150℃以上。

(3)成功应用TRT技术。受客观条件限制,原先炉顶高压煤气通过调压阀组减压后,直接进入管道或点火放散,造成了环境的污染和能源的浪费,自2010年起,成功引进应用了TRT技术,目前发电量稳定在40KW•h/t。

(4)拨风装置的推广应用。2×1080m3高炉配备两台AV63风机和一台AV56风机,高炉投产之初,受设备故障影响,频繁的出现风机跳闸事故,高炉的正常生产随之打破,2010年引进了自动拨风装置,通过对鼓风机供电系统的改造,从根本上消除了各类影响。

(5)烧结配套烟气脱硫系统。烧结产生的烟气排放量占钢铁生产总排放量的60%以上,是钢铁生产过程中SO2产生的主要来源。为实现烟气的可控、达标排放,2010年配套安装了烧结烟气脱硫系统,该系统采用国内最为成熟的石灰石/石膏法脱硫技术,主要包括:吸收剂制备系统、烟气系统、二氧化硫吸收系统、石膏脱水及储存系统、公用工程系统等,目前外排烟气SO2%控制在100mg/m3以下。

(6)无料钟布料技术的完善。无料钟布料技术的应用在我厂经历了三个阶段:①使用初期的单环布料技术(原380m3高炉),布料优势没有得以发挥,高炉稳定性差;②在1080m3高炉投产后,逐步借鉴、摸索多环布料技术,并配套相应的操作制度,实现了操作炉型的稳定;③在实现多环布料的基础上,成熟应用中心加焦技术,实现了高炉长期的稳定顺行。

image.png

二、科学管理,提升创新力。

1.推行均衡稳顺的生产管控技术

炼铁生产以高炉为核心,高炉的稳定顺行对前后道工序的均衡、过程成本的控制都有非常积极的意义。高炉波动大体上有三方面的因素:大宗原燃料的波动、设备影响、高炉操作者思想的不稳定。结合生产实际,提出了“均衡、稳顺“的生产理念,作为炼铁生产管控的核心,具体包括:①稳定的高炉炉料结构。高炉炉料结构由原来的(80%烧结矿+20%球团矿)逐步转变为(75%烧结矿+17%球团矿+8%块矿),炉料结构的合理稳定,对前后道工序生产的平衡、炉况的顺行都极为重要。②稳定原燃料质量。杜绝病从口入,是高炉稳定、顺行的关键,面对复杂多变的原料,首先要对各种原燃料进行全面的分析,尤其是各种微量元素,一定要心中有数,坚决杜绝为追求个别指标,导致炉况运行由量变到质变。其次,对于每次原料配方的调整,在考虑库存、质量、价格的同时,先进行烧结杯试验,参照试验结果,制定最佳配料方案。第三,做好原料配比调整之后与高炉之间的信息沟通、物料衔接,按准理论测算物料在高炉中的位置,有针对性的进行调整。第四,结合每次原料结构调整,从炉况运行、经济技术指标等方面,进行系统的分析,类似原料调整按部就班,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2.积极推行设备分级管理

连续送风是高炉顺行的基础,本着“分工明确、各负其责;团结协作,责任共担”的原则,对全厂通用设备、特种设备及监视测量设备,按设备的重要性、维修性、影响程度和经济性四项内容,划分为:A类(关键设备)、B类(重要设备)、C类(普通设备)。设备部主要监管A类设备,协管B、C类设备;动力中心主要监管B类设备,协管A、C类设备;生产单位主要监管C类设备,协管A、B类设备。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操检合一,在此基础上推行定修制度,小问题平时处理,大问题集中处理,关键部件寿命管理,高炉非计划休风率大幅下降。

3.全面落实三向管理理念

结合生产实际,从2010年开始提出了“三向管理”理念,即向规程要安全,向制度要规范,向执行力要效益。该理念的提出,实现了岗位职责、岗位规程、岗位标准的有机结合,在此基础上,从2011年开始,推行区域自治管理,将高炉系统分成若干区域,明确责任人,责、权、利三方到位,在很大程度上夯实了双基管理,为后续精细化的管理奠定了基础。

4.持续推进精细化管理

进一步强化过程工艺监督控制,对主要指标、特殊数据的管控做到可控可调;规范主要设备的停启机程序,推进标准化作业;现场物料的堆放做到安全、有序,不留任何边角废料,实现6S管理;同时规范特殊作业、临时性作业程序,在作业过程中,执行事前有安排、有要求、有标准,过程中有监管、有确认、有督促及事后有落实、有总结、有改进的事前、事中及事后三步运作体系,从而不断总结,找到改进措施,达到理想效果。

image.png

三、创新技术,提升竞争力。

 在原料稳定、设备保障的基础上,积极创新高炉操作技术,实现了各项指标的稳步提升:

 (1)上部调剂:确保中心开放的基础上,兼顾边缘气流,实现两道气流的顺畅。具体做法:保证焦批大小,适当扩大矿批,稳定和提高煤气利用率;增大大焦角,减小小焦角,焦圈适当增加,使焦层更趋于平铺,既照顾了边缘,又保障了中心气流;矿石、焦丁混装入炉,最大限度的改善入住透气性。

   (2)下部调剂:下部调剂主要是以监测炉缸工作状态,调整风口配置,控制初始气流圆周均匀分布,确保炉缸活跃,渣铁物理热充沛。具体做法:实现大风量、全风温操作,为了维持合理的鼓风动能,适当增加风口面积,适当增大风口角度,保证了初始煤气流的合理分布,为高强度冶炼创造了条件。

 (3)冷却制度调剂:冷却制度调剂主要是监控炉身中下部、炉腹部位热电偶及水温差变化,实现炉型的合理,通过调整水压、控制进水温度等的调整,最大限度的提高了冷却强度,渣皮更加稳定,保障了高强度冶炼的进行。

 (4)高炉休风后的快速复风技术:高炉休风后的快速复风技术包括休风料的分量、时机,休风后冷却强度的控制、堵风口技术、复风后布料的调整及复风过程中加风的把握等,实现了8小时以内休风,1小时内恢复正常生产,24小时以内休风,4小时内恢复正常生产。

 (5)有效降低有害元素的影响:适当降低炉渣碱度,适当提高[S]控制水平,提高炉渣排碱能力;确保中心气流畅通,促进排锌能力;对烧结机头除尘、高炉重力、布袋除尘等进行外排处理,减轻碱金属、锌等在烧结、高炉内的富循环集。

 (6)最大限度的改善渣铁流动性:以铁水温度作为炉温上下限的控制标准。铁水温度控制在1470-1500℃;通过提高烧结矿中MgO%,提高炉渣镁铝比,以较少造渣过程中高熔点化合物的生产,降低炉渣熔化性温度,将炉渣镁铝比控制在0.6左右。

 (7)加强渣铁排放:渣铁的排放对高炉的顺行、长寿都有积极的意义,经过近三年的研究,炉前在技术上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合理控制打泥量,保证开口机钻到红点时至少有2.0m,铁口深度稳定在2.3m以上;稳定铁口孔径的大小,维持出铁速度的稳定;实行零间隔出铁,及时出尽炉内渣铁,避免造成炉内憋压;严格执行全风堵口,稳定铁口深度。目前日出铁18炉次,铁口稳定率达90%以上。

 (8)成功实施低硅冶炼:从2012年以来,通过优化原料结构、细化操作,逐步推行低硅冶炼,铁水【Si】大幅下降(见表2)。

表2  2012-2013年低硅冶炼实施情况image.png

政之所兴,正在顺;政之所废,正在逆。当前中阳钢铁炼铁管理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走出了一条适合该厂实际的强化冶炼之路,在当前产能严重过剩,国家调控严密,行业整体薄利甚至亏损的形势下,中阳钢铁炼铁厂充分利用企业综合资源,寻找新的突破口,创新炼铁技术,在逆境中蓬勃发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科学炼铁、经济炼铁、效益炼铁,全面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

image.png


(责任编辑:zgl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