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周利 白晓光 李玉柱
(内蒙古包钢钢联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
摘 要 本文利用烧结杯开展了FMG西部粉替代毛塔粉试验研究,对不同替代比例的烧结矿质量指标以及高温冶金性能进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FMG西部粉可以替代毛塔粉用于烧结生产,在保证烧结矿质量指标以及高温冶金性能指标稳定的前提下,建议FMG西部粉替代毛塔粉的比例控制在12%以内。
关键词 FMG 毛塔粉 替代 试验研究
包钢烧结生产使用的铁料以自产白云鄂博铁精矿为主,该铁精矿为磁铁精矿,粒度较细,SiO2含量低,且以复杂硅酸盐形式存在,同化性能和烧结性能均较差,导致烧结过程料层透气性差,烧结矿转鼓强度与国内普通烧结矿有一定差距。由于自产铁精矿SiO2含量低,为了保证烧结矿SiO2含量控制在4.9%左右,需要配加一部分高硅矿,目前使用高硅毛里塔尼亚粉矿,但是这种粉矿粒度分布不均,且成分波动大,烧结性能较差,而产自澳大利亚的FMG西部粉从性能及价格上均具备上述优势,而且P含量较其他澳矿低,对于包钢目前钢水脱磷成本的降低具有一定现实意义,而且FMG西部粉中的S等有害元素含量低,可以满足当前包钢的生产需求。通过本试验的研究,提出FMG西部粉适宜的替代比例,为包钢合理利用该矿提供数据支撑。
1 试验原料、方案及参数控制
1.1 试验原料
试验用铁料包括精矿A、精矿B、澳粉、毛塔粉、FMG西部粉矿以及钢渣;熔剂包括石灰石、生石灰、轻烧白云石,燃料为焦粉。试验原燃料的化学成分见表1。
由表1可知,FMG西部粉TFe/FeO=120.1,属于假象赤铁矿,品位60.04%,SiO2含量8.15%,Ig含量3.65%,P含量0.076%,Al2O3含量2.15%。若用FMG西部粉替代毛塔粉,FMG西部粉的SiO2含量较毛塔粉约低4.18个百分点,P含量高0.012个百分点,Al2O3含量高1.01个百分点,而且FMG西部粉烧损略高。因此,从化学成分上看,用FMG西部粉替代毛塔粉,预计烧结矿P和Al2O3的含量增加。
试验采用石灰石和生石灰调整烧结矿碱度,采用轻烧白云石调整烧结矿的MgO含量。
1.2 进口铁矿粉的粒度组成
试验用三种进口铁矿粉的粒度组成见表2。
由表2可以看出,三种进口铁矿粉中,FMG西部粉粒度较粗,毛塔粉粒度较细,澳粉居中。对于-0.5mm粒级的粘附粉,毛塔粉占比为49.0%,该粒级颗粒在烧结混合制粒过程中容易粘附在核心表面形成小球,对改善烧结过程具有重要的作用;而FMG西部粉的-0.5mm粒级占比较低,仅为17.5%,不利于混合料的制粒[1]。
1.3 试验方案
试验以稀土钢炼铁厂铁料配置为基准,用FMG西部粉分别以6%、12%、18%的比例部分或全部替代毛塔粉,同时为保证烧结矿SiO2含量达到控制水平,铁料配置中澳粉的配比要进行适当的调整。试验方案见表3。
1.4 烧结杯试验工艺参数及烧结矿参数控制
试验采用包钢技术中心炼铁研究所直径300mm烧结杯,料层厚度700mm,点火负压为4.9kPa,烧结负压9.8 kPa。
烧结矿碱度按照2.0±0.08控制,烧结矿MgO含量按照2.0%控制,烧结矿SiO2含量按照4.85%~4.9%控制。
2 进口粉矿烧结基础性能
同化性—澳粉、毛塔粉和FMG西部粉的最低同化温度分别为1210℃、1294℃和1250℃,即FMG西部粉的同化性介于澳粉和毛塔粉之间,较毛塔粉好,较澳粉差。
液相流动性—澳粉最低流动温度为1230℃,液相流动性指数FI为0.24;毛塔粉最低流动温度为1225℃,液相流动性指数FI为0.89;FMG西部粉最低流动温度为1210℃,液相流动性指数FI为1.155;因此,从液相流动性比较,由好到差的排序为:FMG西部粉>毛塔粉>澳粉。
3 试验结果及分析
3.1 烧结矿化学成分的变化
烧结矿化学成分分析结果列于表4。
3.2 烧结工艺指标的变化
烧结杯试验结果见表5。
由表4可知:四个试验点的MgO和SiO2含量与设计值在正常误差范围之内。
由表5可知,与基准点(1#)相比:
(1)成品率方面:用FMG西部粉替代毛塔粉,以6%和12%比例部分替代,烧结矿成品率无显著变化;以18%比例全部替代,烧结矿成品率显著降低。分析认为,FMG西部粉烧损较高,在烧结过程中需要消耗更多的燃料,在配加焦粉相同的条件下,导致烧结矿成品率降低。
(2)利用系数方面:随着FMG西部粉替代毛塔粉比例的增加,烧结时间延长,从而导致烧结利用系数有降低的趋势,尤其是18%替代后,利用系数降低明显。
(3)垂速方面:随着替代比例的增加,烧结时间延长,从而导致烧结垂速有降低的趋势。
(4)固体燃耗方面:与基准点相比,6%、12%替代烧结固体燃耗没有明显变化,18%替代后配比固体燃耗增加明显。
(5)转鼓强度方面:与基准点相比,替代比例在12%以内时,烧结矿转鼓强度变化不明显。18%替代后转鼓强度最低。
3.3 烧结矿冶金性能的变化
烧结矿冶金性能试验结果见表6。
由表6可知:
与基准点相比,6%,12%替代后,烧结矿软化温度(T4、T10)有降低的趋势,软化区间变宽,熔融区间变化不明显,最大压差升高。之后,随着18%替代后,软化温度(T4、T10)有降低的趋势,软化区间变宽,低温还原粉化指数恶化,还原性改善。
3.4 烧结矿矿物组成和显微结构
3.4.1 矿物组成
烧结矿矿物组成分析结果见表7。
由表6矿相组成可知,随着FMG西部粉矿配比的增加,1#到4#铁酸钙的生成量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分析原因主要是由于FMG西部粉矿本身的颗粒较大,在烧结过程中难以矿化。因此,参与生成复合铁酸钙的赤铁矿含量降低。同时由于颗粒较大,在烧结过程中大部分以原生赤铁矿的形式存在,从而导致赤铁矿含量呈增加的趋势。1#、2#、3#三个方案,铁酸钙与赤铁矿的总量相当,所以,从矿相组成分析1#、2#、3#三个方案还原性和转鼓强度应该变化不大。与1#方案相比,4#方案铁酸钙与赤铁矿的总量增加6个百分点,对于烧结矿还原性以及转鼓强度将会产生一定的影响。1#的液相虽高,但相对较为均匀,对强度没有影响;3#有液相局部富集对强度会有影响;4#铁酸钙的生成量最低,容易引起烧结矿转鼓强度变差[2]。
3.4.2 显微结构
四个试验点烧结矿矿相见照片1~8。
照片说明:照片均放大320倍。在照片中,赤铁矿—磁铁矿—铁酸钙—玻璃—硅酸二钙—孔洞的颜色由浅(白)变深(黑);赤铁矿、磁铁矿多为斑状、粒状;铁酸钙多为针状、柱状或板状;玻璃为基底;硅酸二钙多为柳叶状;孔洞多为圆形或不规则状。
1#:主要以磁铁矿和铁酸钙形成的溶蚀交织结构(照片1)为主,且结构致密,孔隙含量较低。此种结构有利于烧结矿强度的提高。
2#:主要以磁铁矿和铁酸钙形成的溶蚀交织结构(照片2)为主,局部可见磁铁矿和玻璃相及少量铁酸钙形成的杂斑状构结(照片3)。这种杂斑结构容易引起烧结矿强度变差。
3#:主要以磁铁矿和铁酸钙构成的熔蚀交织结构(照片4)和磁铁矿与赤铁矿及液相构成的杂斑状结构(照片5)为主,局部可见液相富集(照片6)。
4#:以磁铁矿和铁酸钙构成的熔蚀交织结构(照片7)与赤铁矿和玻璃相及磁铁矿形成的杂斑状结构(照片8)两种形貌特征为主,且液相发育,孔隙率高,这种结构容易引起烧结矿强度变差。铁酸钙含量较低,同时赤铁矿含量明显高于其他试验点,所以,势必会引起烧结矿低温还原粉化变差,还原性改善。这与烧结矿转鼓强度、还原性等数据相符。
4 结论
(1)从烧结工艺指标试验结果看,利用FMG西部粉矿替代毛塔粉后,替代比例在12%以内烧结矿成品率没有明显变化。烧结垂速有降低的趋势,但是变化不明显,相对应的利用系数降低;固体燃耗、转鼓强度变化不明显。当FMG粉矿配比为18%时,烧结工艺指标明显恶化,烧结矿质量指标恶化。
(2)从冶金性能看,采用6%、12%FMG西部粉矿替代毛塔粉,其烧结矿冶金性能除软化温度(T4、T10)有降低的趋势,软化区间变宽外其它指标无明显变化。18%全部替代后,低温还原粉化指数恶化,还原性改善。
综合考虑烧结工艺指标和冶金性能指标,FMG西部粉矿可以替代毛塔粉用于烧结生产。建议替代比例应该控制在12%以内。以保证烧结矿质量稳定。
5 参考文献
[1] 范晓慧.铁矿烧结优化配矿原理与技术[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13.
[2] 贾燕、李文兴.铁矿粉烧结生产[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13.
(责任编辑:zgl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