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中绘,陈生利,匡洪锋
(广东韶关钢铁公司炼铁厂,广东韶关512123)
摘 要 对韶钢6号高炉开炉后炉况长周期顺行情况进行了总结。通过优化高炉操作制度、加强入炉原燃料质量的管理,高炉操作指标得到较大优化。
关键词 高炉 操作制度 长周期顺行
1 引言
韶钢6号高炉(1050m3)大修改造后于2015年4月开炉投产,高炉设有20个风口,2个铁口,高炉高温区采用铸钢冷却壁(韶钢高炉首次使用),炉缸取消陶瓷杯,采用陶瓷垫、炭砖炉底、炉缸结构,热风炉采用顶燃式,新增小冲渣等新设计。
2016年高炉生产指标稳定,炉况长期顺行。具体见图1、图2。
2016年高炉,6号高炉产量不断上升,日产量从2900t逐步上升到3150t,高炉燃料消耗最低降至500kg/t,高炉煤比基本维持在140kg/t。高炉指标在国内同类型高炉居于领先水平。
2 炉况长周期顺行的措施
6号高炉通过加强入炉原燃料质量的管理、优化高炉操作制度,使得高炉煤气利用得到不断提高,实现了低消耗、长周期顺行。
2.1提高原燃料质量
精料是高炉炼铁的基础,原料质量变化直接影响高炉生产。
2.1.1改善焦碳质量
焦碳在料柱中起到“骨架”和“焦窗”的作用,要求焦碳必须具较好的质量。6号高炉使用的焦碳以自产的4.3m干熄焦为主。焦碳质量的改善,是炉况稳定和燃料比降低的基础和保障。6号高炉焦碳指标情况如图3、图4所示。图中看到,2012年5月份后期,两个焦炭主要参数波动的情形要比前期小,这个在促进炉况顺行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焦炭灰分呈逐步上升趋势,但最高基本维持在12.7,硫分和焦炭水分比较稳定。焦炭冷强度长期维持在87以上,热强度维持在65以上。良好的焦炭强度,确保了高炉料柱的骨架作用,高强度的焦炭粉末较少,有利于改善料柱透气性,降低高炉压差利于高炉炉况的稳定。
2.1.2 烧结矿质量
高强度、高品位、治金性能好的烧结矿能实现降低渣量、改善料柱透气性的目的。6号高炉使用烧矿化学成分及主要指标如图5、图6。
图中看到,烧结矿品位比较稳定,基本维持在57%左右。FeO的含量在8.5~9.5之间,转鼓指数在76以上,Mg/Al比逐步上升到1.0以上,烧结矿小粒级含量小于6%,烧矿碱度在1.9左右。总体来看6号高炉使用烧结矿质量比较稳定,波动不大,特别是小粒级控制较好,对高炉操作比较有利。烧矿碱度的稳定有利于高炉炉渣碱度调节,Mg/Al比的提高有助于改善炉渣流动性。
2.2 优化高炉操作制度
6号高炉风口进风面积维持0.2144m2,高炉风口布局如图7。高炉料制变化如图8。
风口布局对高炉下部煤气初始分布起到关键作用,保证了初始煤气稳定。合适的风口布局能提供合理的鼓风动能和实际风速,合理的实际风速和鼓风动能形成了适宜的风口循环区进而得到良好的煤气流分布。
6号高炉上部布料矩阵基本维持角差在9.5°~10°,料线小幅度调整。合理布料矩阵既能确保中心气流和边缘气流的合理分布,也能最大限度的提高煤气利用率。6号高炉煤气利用率最高达到48.5%左右。
2.3 高风温
6号高炉风温长期维持在1180℃以上,高风温既能降低高炉燃料消耗,也能改善煤粉的燃烧效果,也能改善渣铁流动性。
2.4 适宜的富氧
富氧可以提高风口前理论燃烧温度,提高煤粉置换比。但富氧量过大,风口前理论燃烧温度过高,风压升高,不利于炉况的稳定。6号高炉富氧控制在3000m3/h以内,风口前理论燃烧温度维持在2100~2150℃,在煤比提高的同时,燃料比并没有明显上升,铁水温度稳定、可控,反映了炉缸热量充沛、工作状态好。
2.5 炉温管理
炉温趋势的管理是高炉操作的难点,所谓趋势的管理把影响炉温的各类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依据炉温变化趋势,预先调整热量水平。6号高炉要求铁水温度1465~1495℃,[Si]:0.30%~0.60%,[S]:0.015%~0.040%来控制。铁水温度正常,[Si]连续上、下限时,一般采取小幅调整煤量来调炉温,铁水温度和[Si]均在上、下限时,则调整矿焦比来调炉温。铁水温度稳定、[Si]、[S]匹配、R合适,改善了渣铁流动性,有利于炉缸热制度的稳定。
2.6 加强炉前操业管理
炉内渣铁的及时排放能确保高炉风压的稳定,利于高炉炉况的稳定。6号高炉铁口深度控制在2700~2800mm,出铁时间控制在90~120min,见渣率>60%。
3 结语
(1)6号高炉通过优化操作、加强管理、完善操业制度等措施实现高炉的长周期稳定顺行,达到提产能较耗的目的。
(2)入炉原料质量是高炉顺行的关键,原料质量管理对炉况顺行起着关键作用。
(3)合理的操业制度能获得适宜的高炉煤气流分布,生成稳定的操作炉型,进而确保高炉长周期稳定顺行。
(责任编辑:zgl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