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炼铁网欢迎您!

中国炼铁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技术文摘库 >

宁钢2号高炉自产干、湿熄焦转换生产实践

时间:2018-11-08 08:00来源:《炼铁交流》杂志 作者:李刚 点击:
  • 摘要:文章通过分析自产干、湿熄焦成分,量化每个指标对炉况的影响,制定转换过程中的应对措施,密切关注炉况的变化,根据炉温和热负荷的变化情况,适时调整焦炭负荷,保证了转换过程炉况的稳定顺行,为以后的类似生产积累了成功案例。

    关键词:热负荷  炉温  燃料比  煤气利用率

    1 概述  宁钢2号高炉设计炉容2500m3,年产铁水220万吨左右。采用胶带机上料和并罐无料钟炉顶装置,炉体为矮胖型、砖壁合一薄内衬结构,联合全软水密闭循环冷却方式,采用双炬形出铁场系统(铁口3个),三座内燃式热风炉和一座顶燃式热风炉系统,煤气除尘采用重力除尘加干法布袋除尘系统等。基本的炉料结构为:烧结80%+块矿20%,干熄焦60%+外购湿焦40%。

    2014年4月中旬开始干熄焦年修,年休时间34天左右,检修前焦炭结构为:干熄焦60%+外购湿熄焦40%。2号高炉从4月16日到5月20日由全自产干熄焦加外购焦逐步过渡到全自产湿熄焦加外购焦模式生产,从5月20日到21日,随着干熄焦逐步恢复,高炉由全湿熄焦加外购焦逐步过渡到全干熄焦加外购焦生产模式。本文通过对比干、湿熄焦主要指标的变化,量化每个成分对焦比的影响,通过及时退负荷,控制煤比在160kg/t左右,保证高炉在全湿熄焦加外购焦状态下炉况的长周期稳定顺行。在两者的转换过程中,炉况没有引起波动,为干、湿熄焦的转换积累了成功经验。本文从干熄焦过渡湿熄焦阶段、全湿熄焦阶段、湿熄焦过渡干熄焦阶段三个方面分析高炉应对的措施。

    2 干熄焦和湿熄焦主要指标变化对焦比的影响

    image.png

    从表1可以看出:湿熄焦的硫分、平均粒度与干熄焦相当,热态指标与干熄焦相差较多。通过核算每个成分对焦比的影响量,折算影响焦比约17kg/t,但由于湿熄焦水分测量值波动大,没有纳入影响焦比的比对中。根据高炉炉况实际需要,高炉焦比从前期的(293+30)kg/t.p逐步退至(321+30)kg/t,总共退焦比28kg/t(不包括湿熄焦水分补偿的变化),较计算影响的焦比增加较多。

    3 湿熄焦使用后高炉应对和主要指标的变化

    湿熄焦使用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干熄焦转换成湿熄焦阶段,第二阶段:全湿熄焦阶段,第三个阶段:湿熄焦转换干熄焦阶段,文章分别分析这三个阶段的高炉的应对和主要指标的变化。

    3.1干熄焦过渡湿熄焦期间高炉应对和指标的变化

    3.1.1 高炉应对措施

    4月16日夜班安排4号焦仓进湿熄焦,用到后按20%湿熄焦+40%干熄焦+40%外购焦,同时高炉退8kg/t焦比;间隔8小时后湿熄焦比例加到40%,干熄焦减到20%,再退5kg/t焦比,18:56 5号焦仓进湿熄焦,用到后焦炭比例:湿熄焦60%+外购焦40%,又退5kg/t焦比,4月17日湿熄焦配比增加到65%,最终退焦比到(321+30)kg/t,至此完成湿熄焦的过渡。每班及时测量湿熄焦的水分,根据水分的多少及时调整湿熄焦的水分设定值。

    image.png

    3.1.2、高炉主要参数的变化

    image.png

    从表3可以看出:干熄焦过渡湿熄焦期间煤比逐渐从185kg/t逐渐降到160kg/t,燃料比从508kg/t逐步增加到521kg/t。随着煤比下降到160kg/t,燃料比也逐步回归到511kg/t。

    从图1可以看出:随着湿熄焦的逐渐增加,高炉透气性逐渐变差,压差逐渐升高,煤气利用率有所下降,而且波动较大。

    image.png

    从图2可以看出:随着湿熄焦的比例逐渐增加,边缘和中心温度都有所下降,主要是煤比大幅下降,炉腹煤气量大幅下降导致,同时炉内粉末增多,透气性变差也有影响。

    image.png

    从表4可以看出:随着湿熄焦比例的逐渐增加,热负荷波动中上升,但总体可控,炉温虽有小幅波动,总体充沛。

    image.png

    从上述的数据变化可以看出,干熄焦过渡湿熄焦期间应对措施及时有效,热负荷虽有小幅波动,但炉况顺行良好,炉温充沛。

    3.2全湿熄焦期高炉的应对和主要指标的变化

    全湿熄焦阶段,高炉在上下部制度上以稳定为主,每班及时关注湿熄焦水分的变化,及时调整湿熄焦的水分补偿,根据炉温情况,适时调整矿焦比。下表是全湿熄焦期间主要参数的变化

    image.png

    image.png

    从表5可以看出:湿熄焦期间煤比平均水平在165kg/t左右,焦比在315kg/t.p左右,燃料比在510kg/t.p左右。总体平稳为主,每日关注热负荷和炉温的变化趋势,适时调整焦炭负荷。压差平均在150kpa左右,煤气利用率平均在49.8%左右,压差较干熄焦阶段上升5--10kpa,煤气利用率下降0.5%左右。热负荷虽有波动,总体可控,铁水物理热有间歇低于1500℃,但能很快回归正常,保证了全湿熄焦期间炉况的稳定顺行。全湿熄焦使用期间边缘温度平均为80℃左右,较干熄焦阶段下降20℃左右,中心温度因温度异常,后期数据缺失。可以推断两道气流分布稳定合适。

    3.3.1高炉应对措施

    干熄焦过渡期间,高炉首先安排5号焦仓进干熄焦,然后依次安排4号和3号焦仓进干熄焦,和湿熄焦过渡期间进仓顺序相反,主要是考虑尽量把干熄焦布到中心区域,让焦炭料柱更快的替换湿熄焦的部分,以较快的速度达到提煤降焦的目的。同时焦比并没有因为干熄焦的使用同步下调,而是等干熄焦用过一个冶炼周期后,负荷才逐渐的下调,因炉温充沛,热负荷稳定,一天减少焦比15kg/t,燃料比稳步下降。

    image.png

    3.3.2主要指标的变化

    从表7可以看出:随着干熄焦的增加,压差逐渐下降,煤气利用率逐渐上升,边缘温度有下降,热负荷稳步下降。煤比稳步上升,燃料比大幅度下降,实现了提煤降耗的目的。

    image.png

    4总结

    通过提前精细化谋划,详细制定每个阶段的应对措施,每日根据湿熄焦水分及时调整设定值,虽然本次湿熄焦使用周期长,因措施及时,保证了湿熄焦和干熄焦转换过程炉况的稳定顺行,为两者的转换积累了成功经验。

    (责任编辑:zgltw)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