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炼铁网欢迎您!

中国炼铁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技术文摘库 >

津西1280m3高炉降料面停炉实践

时间:2018-09-21 08:00来源: 作者:仝兴武|羿荃升|李建伟 点击:
  • 对津西1280m³高炉降料面停炉操作进行总结。通过采用合理的停炉料结构、理论计算确定料面位置、雾化打水、合理安排出铁、延长使用顶压等措施,用时14小时降料面降到指定位置,实现降料面过程安全、快速、环保。

    关键字 高炉 停炉 降料面 计算料面 雾化打水

    津西1280m3高炉设计为20个风口,2个铁口。因临时接到中修通知,要求在最短时间内将料面降至风口以下,休风料仅488 m3,下部为正常料。

    201712161720开始控料线到17724料面降至风口以下,共历时14小时4分钟,整个过程仅有3次轻微爆震。降料面全程使用风量在全风的70%以上,最大限度使用顶压,实现安全、快速停炉。

    1 停炉前的准备工作

    1.1 停炉前打水枪的安装

    预休风拆除原有十字测温,在其位置安装4只打水枪,开孔朝上。根据以往经验再增加开孔数量、减小孔径。4支打水枪与顶温4点方向对应好,做好标记。

    1.2 停炉料

    停炉前炉况顺行状况良好,各项指标正常,其中R21.3、[Si]:0.30.4%、物理热:1470℃控制。为改善渣铁流动性,停炉料共分4488 m3,采用全焦冶炼,总焦比0.86,负荷分别为3.352.782.08t/t,最后1段为43t盖面焦。理论碱度下调至1.0。停炉料结构如下见表1

    停炉料结构

    段数

    批数

    焦炭t

    烧结矿t

    球团t

    硅石t

    萤石t

    体积

    m³

    焦比 t/t

    焦炭负荷t/t

    理论R2

    1

    4

    27.9

    73.6

    18

    1.4

    0

    86

    0.52

    3.35

    1.16

    2

    8

    62.5

    134

    34

    4

    1.6

    174

    0.63

    2.78

    1.01

    3

    7

    69.3

    112

    28

    2.45

    1.4

    169

    0.84

    2.08

    1.05

    4

    6

    43.2





    60




    2 停炉过程

    201712161410开始上休风料。为了更好的吹活中心,保持全风状态,于1444停止富氧,尽最大可能的提高炉缸活跃程度。当25批休风料下完,1720开始控制料线,停炉过程开始。

    2.1 料线深度的计算方法

    由于临时通知,时间不允许,没有来得及安装煤气引出管,采用计算法计算料线深度。

    2.1.1 耗风量的选取标准

    焦炭在降料面的过程中,各个阶段的耗风量不同,正常生产状态吨焦耗风量根据煤气成分利用N守恒计算为2600 m3/t ;到达炉身中部煤气利用率降低,根据经验选取3500 m3/t;到达炉腰炉腹时,间接还原反应基本结束,全部为直接还原反应,经计算得出吨焦耗风量为4500 m3/t

    2.1.2 高炉炉型尺寸

    津西1280m3高炉为标准的五段式高炉,炉型尺寸如下:

    2 津西2号高炉炉型尺寸

    有效容积 m3

    炉缸高度

    m

    炉腹高度 m

    炉腰高度m

    炉身高度m

    炉喉高度m

    1280

    4

    3.1

    1.83

    13.9

    2

    在停炉过程中,风量基本固定,根据风量累计、焦炭所占容积、各段炉型体积,提前制定出累计耗风量与料线深度对应关系,从而明确得出即时料线深度,为各种操作提供依据。停炉后累计耗风为151m3,此方法计算总耗风量为147m3,与实际基本吻合。

    2.2 停炉经过

    17:20开始控料线,17:57料线5米。18:09TRT退出。19:24,停止喷煤。19:31开炉顶放散。177:24,休风完毕。20个风口全部吹空,且达到风口以下500mm左右,效果较好,达到预期目标。

    2.2.1 停炉各项参数

    停炉的指导思想:快速、安全。在停炉过程中采取较大风量的方法以达到快速停炉的目的。在风量的选取上始终控制上限风量,顶温控制在400±50℃,由于打水雾化较好,没有发生较大爆震。实际过程如下,见图1

    2.2.2 停炉过程理论支撑

    在降料面的过程中,最大的危险是产生爆震。爆震易造成炉顶设备的损坏,炉墙耐火材料的脱落,严重时顶开炉顶放散、破坏炉体冷却设备,造成人员伤害。造成爆震的原因有学者认为是H2O分解产生H2O2,形成爆炸气氛,此种说法不成立。2H2+O2=2H2O(g)反应中△rGmθ=-495000+111.76T J/mol,适用于2500K2227℃)以下的温度,利用反应的△rGmθ温度关系式做出该反应的氧势图,H2O(g)的氧势随温度上升而增加,但在2500K以下都是负值,反应实际上不可逆的向右进行。达到平衡时氧分压很低,例如1873K时,氧分压仅为8.2×10-4Pa,所以2500K以下温度H2O(g)不发生分解反应,高炉内不具备分解条件。[1]真正的原因是没有充分雾化的水直接接触到炽热的焦炭,液态水体积急剧膨胀1000倍以上。再加上液态水或水蒸气与炽热的焦炭接触发生水煤气反应,体积膨胀是水汽化膨胀倍数的两倍,瞬间达到3000倍以上,进而产生爆震。此次停炉从爆震的关键处入手,充分雾化打水。本次降料面爆震共3次,其中第一次爆震(19:38)分析为炉墙粘结物掉落造成的。此次顶压升高较少,但是炉顶放散有大量火花喷出。声音为爆破后物体落地声音,与以往爆震声音有很大区别。

    停炉过程中最大限度使用顶压。顶压提高以后在同样的冶强条件下,煤气体积缩小、流速降低,有利于渣铁下渗。风压随着顶压升高而升高,有利于利用压力把渣铁排除炉外,最大限度的出净渣铁。

    2.3 停炉过程的出铁安排

    津西1280m3高炉为双铁口,整个降料面的过程采用无间隔出铁,炉温物理热适当上控,休风料加入萤石200Kg/批。萤石强烈稀释炉渣黏度,增加炉渣流动性,并具有清洗炉墙的功能,减少炉缸内炉渣的滞留率,最大限度的保证出净渣铁。降料面过程铁水及炉渣碱度成分如下:

    3 渣铁成分

    炉次

    Si

    S

    Ca0

    SiO2

    R2

    1

    0.3

    0.019

    39.72

    30.31

    1.31

    2

    0.45

    0.038




    3

    0.23

    0.039

    37.93

    30.71

    1.24

    4

    0.27

    0.035




    5

    0.22

    0.06




    6

    0.17

    0.039

    37.59

    32.28

    1.16

    现场观测渣铁流动性明显改善,主沟液面出现大量焦末,炉缸状态经过下调理论碱度0.2,并添加萤石,炉缸清洗良好,渣铁出净。

    3 停炉效果

    12177:24休风完毕。20个风口全部吹空,且达到风口以下500mm左右,历时14小时4分钟,耗风151m3,累计打水700t,停炉过程可控。

    4 结语

    1 降料面过程采用理论计算料线深度,参数选取合理,实际效果与理论计算相符,为今后的停炉进程提供新的监控手段。

    2 降料面过程采用科学的理论依据,利用产生爆震的机理,理论指导实践,抓住关键因素,打水充分雾化,完成快速安全停炉。

    3 停炉料选取适当,利用降低理论碱度与萤石使用相结合,最大限度的出净渣铁,达到停炉降料面彻底。

    4 降料面8小时后开混风调节阀控制风温,使压量关系平稳,停炉过程炉况稳定。

    5 采用双铁口无间隔出铁,打破了常规到风口出最后一次铁的习惯,为今后停炉操作开辟了新的途径。

    6 此次降料面为配煤降料面,全炉焦比较低,料柱中焦炭较少是达到快速停炉的一个因素。

    5 参考文献

    [1] 黄希祜.钢铁冶金原理[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4.

    (责任编辑:zgltw)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