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炼铁网欢迎您!

中国炼铁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技术文摘库 >

首钢高炉亏料线的定量化处理技术研究

时间:2013-07-10 17:28来源:中国炼铁网 作者:张贺顺|马洪斌|任 健 点击:
  •     首钢高炉亏料线的定量化处理技术,量化了炉况处理过程的三个阶段,明确了各阶段的重点工作、定量化原则及参数控制标准,实现了高炉亏料线后炉况处理的规范化。

    关键词  高炉  亏料线  炉况处理

     

    1  前言

    首钢1号、3号高炉容积2536m3,炉龄已满15年、16年,高炉系统设备严重老化,由于上料设备故障引起的亏料线事故屡见不鲜,对高炉正常冶炼造成严重影响。高炉技术管理与操作管理精细化是经济技术指标进步的基石,首钢炼铁技术人员分析、总结高炉亏料线处理过程的经验、教训,逐步形成了亏料线的定量化处理技术,使处理过程规范化、定量化。但高炉亏料线的程度各异,因此首钢高炉亏料线的定量化处理技术研究,在定性化的基础上实现定量化,利用对炉况的干预措施,实现炉况顺行与风量恢复,实现炉内矿批、焦炭负荷的恢复。

    2  亏料线的危害及处理难点

    2.1  亏料线的危害

    2.1.1  煤气分布紊乱

    高炉亏料线作业破坏了炉内正常煤气分布,处理不当往往造成管道行程、悬料等事故;高炉亏料线作业使装料制度发生变化,甚至因炉料撞击炉墙而使高炉布料完全被打乱。

    2.1.2  热制度波动

    高炉亏料线作业破坏了炉料的预热和还原,矿石在炉内的间接还原减少,直接还原增加,处理不当往往造成高炉炉凉,甚至造成风口灌渣、炉缸冻结等事故。

    2.1.3  软熔带位置波动

    高炉亏料线作业,由于煤气分布紊乱、热制度波动,软融带的形态、位置和厚薄产生波动,易造成炉墙结厚、结瘤。

    2.1.4  设备损坏

    高炉亏料线作业,由于炉顶煤气温度升高,炉顶设备在高温变形、高温煤气冲刷的作用下损坏,易造成煤气泄漏;高炉亏料线作业,高温煤气易烧坏除尘布袋,造成除尘设备损坏。

    2.2 亏料线的处理难点

    2.2.1  亏料线的破坏性估计不足

    高炉生产管理是系统管理,涉及设备、人员等诸多方面,必须建立、健全高炉生产管理体制,避免因设备等问题造成高炉生产的波动。高炉亏料线作业,造成煤气分布紊乱、热制度波动、软熔带位置波动、设备损坏,甚至产生管道行程、悬料、炉冷、炉缸冻结、炉墙结厚、结瘤等事故,亏料线处理决不能只顾当前、忽视后果。

    2.2.2  高炉细节管理不到位

    操作粗放、考虑不周,如:减风幅度不够,强行加风,炉前不能按时出铁,上料系统出现二次亏料线等,高炉细节管理不到位往往造成炉况处理过程的反复。

    2.2.3  亏料线的处理思路不明晰

    炉况处理思路不明晰,不能系统考虑、抓住关键因素,往往加剧炉况恢复的难度,延长炉况恢复的时间。

    3  亏料线处理的定量化

    3.1  亏料线处理的思路

    设备造成高炉亏料线作业难以避免,只要在思想上、理论上、实践上重视和深刻认识亏料线作业的危害,针对具体情况,及时处理,就可以减少或避免由于亏料线作业造成的高炉事故。亏料线处理要当机立断,分秒必争,炉况好转后不可盲目乐观,防止亏料线作业的隐患未消除。根据高炉亏料线的处理阶段,将处理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减亏阶段、赶料阶段及恢复阶段,三个阶段循序渐进,避免因盲目恢复风量,造成炉况的进一步恶化。

    3.2  亏料线处理的定量化原则

    3.2.1  炉况顺行

    炉内煤气流与炉料实现稳定的逆流运动,是高炉冶炼的基础。减亏阶段,正常的煤气分布由于炉内上部装料的停止而逐步紊乱;赶料阶段,由于热制度波动,软融带的形态、位置和厚薄产生波动,软熔带透气性能下降;恢复阶段,由于炉内“乱料”下降至软熔带,软熔带透气性能急剧下降。因此,高炉亏料线处理过程必须将炉况顺行作为重点,及时控制炉内煤气量,避免炉况的进一步恶化。

    3.2.2  风量

    炉内风量的恢复是炉况处理的核心任务,但恢复进度要根据亏料线深度及实际炉况表现确定。减亏阶段,风量控制坚持“快”,及时减风,不要抱有侥幸心理,减风操作忙而不乱;赶料阶段,风量控制坚持“稳”,按照风量与料线对应的原则逐步向上平衡;恢复阶段,风量恢复必须以充足的炉温、炉况的顺行为前提。

    3.2.3  炉温

    炉温不仅仅是指铁水[Si]%,更重要的是铁水物理热,高炉亏料线作业由于炉内热量的损失,炉缸热状态急剧下降。减亏阶段,随风量减小,炉内保持煤比在与焦炭负荷相应的水平,若炉温较高,可适当降低风温。为弥补炉内热量的损失,高炉需要加入净焦,加入量与亏料线深度相关。恢复阶段,若炉温偏低,风量恢复进度相应降低,随风量的恢复,保持煤比在与焦炭负荷相应的水平,确保炉温在规定范围。

    3.2.4  矿批、装料制度

    为削弱加料间隙炉内气流的发展程度,采用相对较快的料速是一种调节手段,炉况处理过程不要刻意追求矿批的大小,维持适当的小矿批、保持适当的快料速,根据装料制度对煤气流控制能力的不同,与风量水平对应的矿批可在一定范围内变动。为减少炉况处理过程的变动因素,装料制度尽量不予以调整。若煤气分布稳定性差、炉内顺行无法维持、矿批不宜继续减小,则应对装料制度进行调整,但尽量避免“撮堆式”的装料制度。

    3.2.5  焦炭负荷

    炉内加入净焦后,适当退焦炭负荷,恢复阶段,焦炭负荷逐步加至正常。

    3.2.6  炉渣碱度

    炉况处理过程易出现炉温低、慢风多等现象,造成渣铁流动能力差,炉内可根据炉温状况适当降低炉渣碱度,提高渣铁流动能力。

    4  减亏阶段

    4.1  中心任务

    高炉亏料线作业,及时减风,将料线控制在高炉炉身上部,并尽量减少炉内亏料线的深度,减少煤气分布紊乱的程度、减少炉内热量的损失。

    4.2  炉内操作

    高炉无法上料后,果断停氧、减风,力争少亏料线,每次减风幅度在全风量的8~10%,每次减风间隔在2~3min,同时按“全风、全顶压”的关系降低顶压。高炉上料系统短时间内无法恢复时,减风至风口不灌渣水平,根据设备状况决定是否需要休风,故障未消除前严禁恢复风量。炉内保持煤比在与焦炭负荷相应的水平,若炉温较高,适当降低风温。高炉亏料线后炉顶温度上升,根据装料设备的要求及煤气除尘设备的需要,通过炉顶打水将顶温控制在150~300℃。

    4.3  加入净焦

    为弥补炉内热量的损失、改善料柱透气性,炉内加入净焦,加入量主要取决于料线深度,料线超过正常料线0.5m以内,加入净焦0.5批;料线超过正常料线0.6~1.5m,加入净焦1批;超过正常料线1.6~2.5m,加入净焦2批;超过正常料线2.6~3.5m,加入净焦3批;超过正常料线3.6~4.0m,加入净焦4批。

    5  赶料阶段

    5.1  中心任务

    高炉具备上料能力后,赶料线的同时,逐步平衡风量,风量的上限按料线深度严格控制,避免风量上升过程中煤气分布的紊乱。

    5.2  炉内操作

    炉内逐步平衡风量,但高炉亏料线作业,风量的上限必须严格控制,料线处于炉身上部时,风量的上限控制在全风量的80~90%。每次加风幅度在全风量的1~2%,每次加风间隔在5~6min。炉内每次加料间隔在1~2min,避免连续赶料线导致炉内块状带透气性能急剧下降。炉内保持煤比在与焦炭负荷相应的水平。

    5.3  矿批、装料制度

    高炉根据平衡风量的难易程度及风量的大小对矿批进行调整,但矿批的大小涉及到装料制度,因此应根据实际炉况表现确定矿批减轻的幅度,若装料制度方面布料宽度较大,矿批可稍大;若布料宽度较小,矿批宜稍小,一般来说,矿批大小可按正比于风量的矿批再减轻10%~20%控制,但考虑到矿批过小对装料制度的影响,矿批不宜小于正常矿批的50%~55%

    若炉内透气性指数不稳定,料尺工作变差,高炉确实需要对装料制度进行调整,可调整矿石布料的外环或内环圈数,或可调整矿石布料的外环或内环布料角度。

    5.4  焦炭负荷

    高炉根据亏料线的深度及亏料线的持续时间,适当减轻焦炭负荷,若亏料线前高炉正常生产,焦炭负荷减轻0.2~0.3,若亏料前高炉炉况较差,焦炭负荷减轻的幅度可稍大,直至退全焦负荷2.8~3.2

    6  恢复阶段

    6.1  中心任务

    高炉在赶料阶段风量基础上实现全风作业,并通过装料制度的配合,实现矿批的恢复,之后,高炉可以提高焦炭负荷,实现强化冶炼。

    6.2  炉内操作

    “乱料”下至软熔带,炉内压差较高、顺行较差,高炉适当减风,“乱料”过后逐步恢复风量、调整炉温。每次加风幅度在全风量的1~2%,每次加风间隔在15~20min。炉内保持煤比在与焦炭负荷相应的水平,随风量的上升,根据炉温状况提高风温,每次提高风温幅度在20~50℃,每次提高风温间隔在1~2h

    6.3  矿批、装料制度

    风量恢复至全风,料尺运动良好,炉温在0.4~0.6%,铁水物理热维持在1500~1520℃,炉况维持5~6h后,炉内在矿批尚未达到正常的情况下,可进一步提高矿批,每次提高矿批幅度在1~2t,每次提高矿批间隔在10~12h

    矿批的提高涉及装料制度的调整,若装料制度调整不及时、不到位,易在矿批提高的同时造成炉内煤气分布紊乱,因此在提高矿批的同时,炉内需及时根据实际炉况表现将矿石装料制度向边缘或中心摊开,提高装料制度对煤气的控制能力。

    6.4  焦炭负荷

    矿批恢复至正常,炉况顺稳,炉况维持5~6h后,炉内可逐步提高焦炭负荷、提高喷煤比,每次提高焦炭负荷幅度在0.1~0.2,每次提高焦炭负荷间隔在10~12h。为了减弱喷煤比增加对炉缸初始煤气分布的影响,进行全富氧、全风温冶炼,并及时调整装料制度,稳定煤气分布。

    7  结语

    1)高炉生产管理是系统管理,必须建立、健全高炉生产管理体制,避免因设备等问题造成高炉生产的波动。设备造成高炉亏料线作业难以避免,只要在思想上、理论上、实践上重视和深刻认识亏料线作业的危害,针对具体情况,及时处理,就可以减少或避免由于亏料线作业造成的高炉事故。

    2)根据高炉亏料线的处理阶段,将处理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减亏阶段、赶料阶段及恢复阶段,三个阶段循序渐进,避免盲目恢复风量。

    3)高炉亏料线作业,及时减风,将料线控制在高炉炉身上部,赶料线的同时,逐步平衡风量,但风量的上限按料线深度严格控制,高炉风量恢复后在装料制度的配合下恢复矿批、焦炭负荷。

    4)高炉亏料线后的炉况处理存在随意性强的特点,造成炉况处理过程的反复,给高炉经济技术指标带来严重影响,高炉亏料线的定量化处理技术规范了炉况处理操作,但仍需在以后的炉况处理过程中根据具体炉况进一步探索、研究、完善。

    (责任编辑:zgltw)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