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炼铁网欢迎您!

中国炼铁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技术文摘库 >

首钢迁钢2号高炉长期生产顺稳实践

时间:2013-01-25 19:21来源:首钢迁钢公司 作者:赵铁良 余晓波 王尉平 李海胜 点击:
  •         迁钢公司 2 号高炉已经连续顺行稳定生产了 5 年多,通过通过原燃料质量的管理、先进设备的应用,高炉在重负荷、大喷吹、高富氧条件下的冶炼规律的摸索等一系列措施的实施,在优化炉料结构、控制径向合理的 矿焦比例,优化煤气流提高煤气利用率和稳定热制度等方面挖掘潜力,实现了长期的顺行稳定。

    关键词    高炉 低焦比 风温 顺稳

     

    1  引言

    首钢迁钢公司 2 号高炉开炉时间是 2007 1 4 1616 分送风点火,到 2012 2 月底,已经连续顺行稳定生产了 5 年多的时间,其中 2010 9 月份经历了 1 7 天的内衬喷涂,通过原燃料质量的管理、各种先进设备的应用,高炉在重负荷、大喷吹、高富氧条件下的冶炼规律的摸索等一系列措施的实施,在优化炉料结构、优化喷吹煤配比,控制径向合理的矿焦比例,优化煤气流提高煤气利用率和稳定热制度等方面挖掘潜力,取得了同类型高炉中较好的成绩。

     

    2  2#高炉主要指标情况

    迁钢公司 2#高炉开炉以来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完成情况如表 1 所示:

    1    2#高炉开炉以来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从表 1 中可以看出,2011 年以前利用系数基本保持在2.45左右,2011年以后由于水温差治理有意识地控制高炉产能,利用系数保持在2.30左右;焦比从开炉以后始终保持在310kg/t以下,燃料消耗在500kg/t左右,各项指标在同类型高炉中排名前列。

     

    3   坚持精料方针

    3.1 干焦配加技术

    焦炭在高炉冶炼中除了提供大部分反应热量和矿石还原剂,重要的作用是担当料柱骨架。随着迁钢  2#高炉喷煤比提高和焦比降低,对焦炭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确保高炉有良好的透气性和透液性,确保炉缸工作均匀活跃,保障高炉顺行,迁钢2#高炉经过几次迁焦检修期间的生产实践总结,逐渐形成了成熟的干熄焦配加方案。在料场存一定数量的干熄焦,以备迁焦干熄焦生产系统发生故障或年修时保高炉干熄焦配比稳定。同时将干焦比例和焦炭负荷进行对应,以保干焦比例发生变化时高炉负荷调整有章可循, 干熄焦比例对焦炭负荷的影响如图1所示。

     

    1 干熄焦比例对焦炭负荷的影响

    3.2 炉料结构优化技术

    通过对迁钢高炉用烧结矿、球团矿、块矿的冶金性能进行了系统测试,包括低温还原粉化性、 还原性、荷重软化性和熔滴性能,同时对烧结、球团、块矿按不同比例搭配形成的混合炉料进行了冶金性能测试,通过调整不同的炉料配比,发现适当提高块矿比例能够改善混合炉料的高温软 化及熔滴性能。当按烧结矿 70%、球团矿 17%、块矿 13%搭配成综合炉料时,软化开始温度和 软化区间都接近烧结矿。

    2 迁钢铁矿石的熔滴性能测试结果

     

    3.3  原料粒度控制技术

    迁钢高炉原有称量罐下料口采用扇形阀控制闸口的开闭,通过气动机构实现料口的自动开闭,如图 2 所示。扇形阀在开闭过程中行程长而且闭合性不好,为了确保阀门关闭后无漏料现象发生,必须将料罐中的料全部放空,这样会导致料罐装料时炉料的落差过大,炉料摔碎现象严重。

    为了克服扇形阀动作时间长、容易漏料、炉料二次破碎严重等缺点,对闸口进行改造,将控制下 闸口开闭的扇形阀改为直型插板阀,如图 3 所示。改造后的直型插板阀运动路径由弧形变为直线,缩短运动时间,减轻了阀体的磨损程度延长了使用寿命,避免了漏料现象。

    闸口改造后为实施半罐下料技术(料罐中留 5t 左右料)创造了条件,减小了烧结矿进 入料罐的落差,同时防止烧结矿直接落在料仓衬板上,减少二次粉末的产生。通过上述方式使入炉烧结矿<5mm的比例由 5%-6%降低到3%以下。

     

    4   采取的技术措施

    4.1 高风温技术

    迁钢 2#高炉热风炉设计风温为 1250℃,投产以后风温使用水平迅速提高并达到设计值。为了做好增收节支工作,进一步降低成本,2008 年在 2#高炉开展了高风温技术攻关。为保证高风 温技术攻关的顺利开展,安装了自动燃烧控制系统并对热风炉进行了仿真研究,在理论校核、仿真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高风温应用方案。

    4 2008 8 ~10 月高风温攻关时风温的变化情况,8 月风温为攻关前的数据,其平均风温为1242℃,9月下旬到10月中旬为攻关第一阶段的风温,平均风温为 1254℃,10月下旬为攻关第二阶段的风温,平均风温为1260℃。攻关期间 1011 日的日平均风温高为 1270, 其使用过程的高风温实现 1280℃。

     

    4 迁钢 2 号热风炉 2008 810 月风温

    3 迁钢 2#高炉 2008 年典型装料制度调整情况

     

    4.2 煤气流分布控制技术

    随着高炉喷煤量的提高和焦比的降低,高炉下部气~固热传导加快,而上部因焦炭入炉量减 少使煤气~炉料间传热相应减小,能否形成一个合理的煤气流分布是高炉顺稳的基础。不同的冶炼条件必须要有与之匹配的煤气流分布。软熔带形状是高炉煤气流分布和上下部调剂结果的直观 反映,佳软熔带形是倒 V 型,早就被大家所接受。就倒 V 型本身而言,软熔带位置愈低,焦比 愈低。但是软熔带位置愈低间接还原区愈大,煤气流的阻力也愈大。

    因此,这种煤气流分布对于原燃料的质量要求比较高,高炉抵抗外界条件变化的能力相对较 弱。近年来,随着原燃料条件质量的整体下滑,迁钢技术人员在调整气流时,不在一味追求V”型煤气。保持合理的边缘和中心煤气流,既保证了炉况的稳定顺行,又获得了较高的煤气利用率,2008 年迁钢 2#高炉装料制度调整情况如表 3 所示。

     

    5 迁钢 2#高炉典型煤气分布图

    2008 年总体装料制度上来看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①矿石基本维持 5 档布料,焦炭维持 6 档布料;②将焦炭角度逐步外扬,保持合理焦炭平台宽度和适宜的中心漏斗;③矿石角度也逐步外扬保证中心开放,后半年内环矿石内收并减少内环矿石的圈数;④保证平均矿角大于平均焦角,维持合理的矿角角差,以角差 2 度左右较为适宜,保证煤气中心开、边缘稳的局面;⑤矿焦角差逐步增大,平均矿角和平均焦角存在一定关系,当平均矿角增大的同时平均焦角也应该增大,反之亦然。通过调整装料制度实现了 2#高炉边缘发展的倒 V 型软熔带,十字测温如下图 5所示。

    4.3 雨季生产保高炉顺稳技术

    雨季生产时,为了保证炉况顺稳,采取外围保障措施的基础上,在高炉操作方面,采取了主 动降低高炉技术指标、退负荷、改善关系的操作思想进行适应,根据近年来的生产实际得出雨季比正常季节负荷降低 0.10—0.20,可以保证炉况顺行,且指标不至于下降太多。

    4.3.1 保证适宜的理论燃料温度

    在雨季生产时,由于空气温度大,会造成风口前理论燃烧温度下降,炉缸热量不足,炉缸工 作状态变差。2#高炉从调整富氧率入手,将富氧量由 12000m3/h 上调到 14000m3/h,将理论燃烧 温度控制在 2050-2150℃之间。

    4.3.2 强化对生矿的管理

    雨季由于生矿潮、筛分困难,入炉粉末多,影响高炉透气性。针对此情况,在生矿管理上除 了强化筛分以外,主要采取了动态调节生矿比的措施,根据生矿干湿程度,提前对生矿配加量进行调整,做到了合理利用资源、保证好原料入炉的目的。

    4.4 检修快速恢复技术

    炼铁作业部技术人员通过多次 24h 计划检修及恢复的实践,总结出了重负荷下炉况快速恢复技术。通过生产实践表明, 全开风口快速复风有以下几点:

    1、提前一个冶炼周期根据休风时间长短加入 1~4 批附加焦,安排好后一次铁的出铁时间, 确保渣铁排放干净,附加焦在休风时下达到炉腹或炉腰部位;

    2、减风时才开始停煤,这样可以保证停风时重负荷料亏热,保证了炉缸热量充足;

    3、由于全风全氧进行捅风口作业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为了快速恢复,送风时采取全开风 口送风;

    4、配合全开风口上风快的特点,及早给煤给氧,在送风后 2 个小时内给煤,4 小时内回全氧;

    5、通过与加风的配合保证附加焦在第一次铁后期发挥作用,避免了送风恢复过程炉温由热 热的过程,缩短了恢复进程。

     

    5   结论

    5.1  迁钢 2#高炉通过强化原燃料动态管理和信息化管理,确保原燃料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研究了调整后的炉料结构变化为高炉顺行带来的影响,实现人员和炉况双掌控。强化原燃料筛分管理工作,为高炉的稳定顺行打下坚实的基础。

    5.2  迁钢高炉以稳定顺行为前提,探索了高炉在重负荷、大喷吹、高富氧条件下的冶炼规律, 通过优化炉料结构、探索平坦式布料规律,控制一次煤气流的分布、稳定热制度等操作技术,提高了煤气利用率,提高了煤比、降低了燃料比。

    (责任编辑:zgltw)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