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
湘钢是中国南方千万吨级的精品钢材生产基地,具备年产钢1200万吨生产规模,拥有炼焦、烧结、炼铁、炼钢、轧材等全流程的技术装备,主体装备、生产工艺行业领先。
湘钢炼铁厂厂长蒋友源从业近30年,坚守内心的信仰与初心,始终专注于炼铁行业,兢兢业业、无私奉献,创新创造、匠心筑梦,以主人翁精神思虑湘钢发展,立足自身岗位切实为企业生存发展筹谋,对于铁系统工艺生产成本管理等方面有很多思考和感悟,分享给全国炼铁人。
匠 心 独 语
一位炼铁工匠的思考
蒋友源
举全公司之力,长期制约湘钢的铁水产量不足这一重大瓶颈因素,在2020年终于被初步破解。目前,铁水日产站上了2.6万吨新台阶,大大带动了公司全系统生产能力释放,有力促进了打造企业效率竞争力。除了处于炉役末期的4号高炉,其他三座高炉的利用系数在国内同级别高炉中跻身前列。炼铁人,真正舞起了“龙头”。
不过,我的心情并没有轻松多少,通过到先进钢厂学习考察,更是增加了紧迫感。一是随着公司钢产量进一步上升,铁水供应将会形成新一轮紧张,炼铁厂面临着诸多挑战;二是高炉的消耗指标还未做到显著下降,与公司要求之间仍有较大距离,铁水成本依然是瓶颈,存在巨大的效益流失。怎样才能使湘钢高炉从产量水平到消耗指标全面进入国内先进行列,我一直在思考。
1991年,我学校毕业加入湘钢,就要满三十年了,从来没有离开过高炉。调到科技中心那几年,也是为高炉服务,应当称得上“炼铁工匠”。岁月累积,心有所感;一家之言,不揣冒昧。有些观点也许比较直白尖锐,不过,假使能够对湘钢堵塞巨大的效益流失有所裨益,哪怕受到一些误解,也是值得的。我常跟单位同事们说:我们干炼铁的,一定要坚守六个字——激情,斗志,担当。
有激情,才有改变和突破
激情,是催生改变的动力。在湘钢,每当提起“外因论”,人们很容易会联想到炼铁厂。这当中,肯定有我们炼铁人自身的主观原因。不过也要看到,相比于钢铁生产流程中其他各道工序,高炉生产的突出特点是高度的开放性,与外部条件的关联度非常紧密,更加有赖于整个体系的支撑。这种支撑有力还是无力,或者实际上是在拆台,最终都会集中体现在高炉运行状态、铁水产量和经济技术指标上,牵一发而动全身。看似短暂的影响,往往造成了长时间被动。
公司提出“解放思想,大胆突破”。这是铁系统充满激情的指引。解放思想,需要有勇于自我否定的胆略与胸襟。不能墨守多少年一贯制的老观念、老套路。必须用先进理念淘汰那些长期束缚我们的思维模式和管理模式,变革体制与机制,创新生产运行格局,把新的一整套制度和流程、机制与办法建立起来贯彻实施,才有可能实现高炉生产的全面突破。否则,就会感觉碰到了“天花板”,目标与现实之间总是存在较大距离。湘钢铁系统到了必须深刻改变的重要关头,改变,才有突破。
有斗志,才能真正舞起“龙头”
公司一直强调生产必须“以高炉为中心”。既然炼铁是“龙头”工序,就应当随龙头起舞,按照高炉的节奏来制订或调整相关计划。可是,很多环节在很多时候、很多情况下,经常是在以自己为中心,就全公司的生产格局而言,变成了多中心甚至无中心。多年的实践有力证明,倘若偏离高炉这一中心,也就偏离了公司目标。
今年8月,炼铁厂的铁水产量虽然完成了计划,但未能按照公司要求实现再破记录。当月,外部事故对高炉生产造成的影响总共有6次,尤其是上旬的焦炭质量下降和下旬由瑞兴公司负责运行管理的烧结除氨脱硫脱硝增压风机主轴烧损,冲击都相当大。这次焦炭质量下降导致了高炉退守,如果我们还是在过去的掌控水平,即使幸运的话,炉况也要波动一两个星期,很可能是一两个月。虽然现在能力有所提高,也用了三天才恢复过来。高炉一个月6次受到外部因素干扰,产量损失和消耗增加就可想而知了。
铁水产量已经处在一个很高的平台,支撑这一平台的整个体系都应当是高效化的,而且必须稳定,容不得出现一点闪失。不能今天这里来一下,明天那边又冒出点事情;今天这个不是故意的,明天那个又属于偶然发生,总是掉链子,总是折腾高炉。高炉的整个支撑体系,还需要“强筋健骨”。
有担当,才能见效“大成本”
按照炼铁界的普遍规律,铁水产量越高,越有利于成本指标改善,然而,这一规律对于我们湘钢似乎不大灵验。为什么呢?
即使在原燃料市场价格比较疲软的时候,铁水成本也要占到钢铁生产总成本的62%至65%;原燃料价格坚挺,这一比例会上升到70%左右,甚至更高。铁水成本这个问题如果没有解决好,一年好几亿元的真金白银,就悄无声息地流失掉了。
降低铁水成本,其实是一项重大的系统工程,同样需要举全公司之力,而不能仅仅当成是由炼铁厂一家背着的指标。相对于标准的铁水生产成本要素构成,或者说“小成本”,针对湘钢的实际情况,我提出“铁水大成本”这样一个概念。什么叫“大成本”?举一个例子:
炼铁厂使用梅塞尔的氧气,但他不是直接卖给炼铁厂,而是卖给了湘钢集团,经过瑞兴公司转手,再加价卖给炼铁厂,中间的差价进了集团利润。炼铁厂多付出的加价这部分钱,打进了铁水成本。
从这个例子可以明白,标准成本要素之外又加进来的成本,就不是炼铁厂职工的努力所能够控制的了,在结构上变成了“铁水大成本”。决定铁水大成本的因素还有更多,影响也更大。湘钢的铁水成本,体现在财务报表上的其实是综合成本、系统性的大成本;是全公司的铁水成本,而非炼铁厂的标准铁水成本。“不能让有害的东西影响高炉顺行”这一共识,已经得到越来越有效的贯彻。然而,对铁水成本有害的很多东西,至今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锌负荷和钾、钠等碱性金属,都会影响铁水成本。低品质矿虽然价格便宜,但破坏焦炭强度,影响高炉顺行,带来的损失其实是相当大的。铁水产量上不来,消耗更高,等于是给高炉挖了个大坑!我们在这方面曾经吃过大亏。
湘钢当年买朝鲜煤用于高炉喷吹,使用量一度占到80%至90%,据说比采购国内煤一年能少花三、四亿元。那时我刚回炼铁厂,坚决不要朝鲜煤,最终得到公司理解。朝鲜煤尽管价格很有诱惑力,但是,含钾、钠等碱性金属比较高,对焦炭的热强度破坏非常大,几粒老鼠屎,打烂一大锅汤。第二个,为什么要喷吹煤粉?为了代替焦炭提供热量,降低冶炼成本,而朝鲜煤的发热值却是非常低的,我们能说赚了吗?实际上是亏大了。凡属宝钢系的钢厂,全都禁用朝鲜煤。
焦炭中的硫每升高0.2%,影响高炉燃料比上升8公斤。宝钢焦炭中含硫量长期控制在0.65%,我们湘钢是0.85%,正好等于8公斤的燃料比。对于采购部门而言,原料中的硫含量越高,价格越便宜;但是,在钢铁冶炼过程中为此而产生的成本,至少放大了两到三倍。
影响铁水成本的有害元素,在原燃料采购中如何具体把握?就是严格执行公司年初制定的配煤配矿计划方案,其中对各项质量指标的控制都规定得很清晰。在确保达到质量指标的前提下能够做到采购价格比别人低,那才是真本事,才是真创效。
一直以来,湘钢的原燃料采购有个“三原则”,第一句话是“资源可保”,必须能长期稳定地供应,不要老是变来变去;第二句为“技术可行”,讲的是质量要求,对高炉运行、对铁水成本的影响;第三句“成本优先”,指的是采购成本,在满足前面两条的基础上,谁的性价比最好就要谁的。这三句话的主次顺序,绝对不能颠倒。
铁水大成本居高不下,我觉得重要原因在于思想观念没有解放,思维方式没有改变,因循守旧,缺乏创新。格局上各有各的绩效目标,各自为战,以至互相博弈,互有冲突,难以形成合力。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勇于打破分散的绩效体系,针对铁水成本构建公司全局一盘棋。
谋长远,必须“两条腿”走路
产量上去了,一些关键指标却未能出现大的进步,我觉得这并非炼铁厂独有的现象,正如公司领导多次指出的,在湘钢带有一定的普遍性。
湘钢一段时间以来所依靠的,是使设备达到最佳运行状态,促进生产效率极限发挥、超水平发挥,把规模效益做上去了。国内许多钢铁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走的都是高效率之路。但更应看到,将来一旦市场形势不好,下游需求大幅萎缩,特别是当钢铁产能再一次出现严重过剩,你生产出再多的东西,哪怕再好、再便宜也没人要,高效率支撑的产能就发挥不出来。到那时候,就要看哪家钢厂的经济技术指标更加先进。指标,是最根本、最久远的竞争力。
我个人的想法,湘钢应当做到“两条腿”走路:一条是生产高效率,另一条是先进的经济技术指标。将来哪一天,钢铁行业进入新一轮困难时期,如果我们不是“独腿巨人”,而是两条腿都有、都很强健的话,才会站得更加坚实,企业更有把握走出危机。下一个钢铁寒冬何时到来?不会太远。湘钢,绝不能再次踏进同一条危机之河,总要比以前表现得更加优秀一些,湘钢才有希望成为百年老店,基业长青。
(责任编辑:zgl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