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于晴耕雨读的人生
时间:2024-05-21 06:15 来源:炼铁文化十五周年 作者:张福明 点击:次
始于晴耕雨读的人生 单位:首钢集团 作者:张福明 上世纪60年代末,我出生在北京一个普通的教师之家,父母都是教师。当时正值“十年文革”期间,父母的工资收入十分微薄,家境并不富裕。哥哥、姐姐那时正值青春年华,一家五口配给的口粮也不充足,有时还需要奶奶和伯父周济。于是,父母就带着我们在自家的庭院里种起了庄稼和蔬菜,以补贴不足。 当时我家的庭院比较开阔,院子当中大约有一亩地大小的空场。父亲沿着院子的周围,种满了高大挺拔的白杨树,笔直的树干、高大的树冠、碧绿的树叶,仿佛是一排神情肃穆站岗值守的卫士,为我家的小院守护着安宁。 在庭院当中靠东南方向,是当年父亲请同事和工人们打的一口压水机水井,这是全家生活水的来源,也是全家的户外活动中心。妈妈给这个地方起了一个有点北京韵味的俗称“井台儿”,因此,全家人要是到院子里去,往往以“井台儿”为坐标中心或参照物。以“井台儿”为中心轴线,东边是种蔬菜的菜地,南边是种庄稼的田地,“井台儿”的旁边、房屋的南边,沿着东西方向就是一个宽大的葡萄架,种了几颗粗壮的葡萄藤,这里是全家人夏日里消凉纳暑的好去处,每天吃晚饭基本都是在葡萄架下。沿着西墙边的白杨树下是一条通往家门的小径,曲折幽长、田园画意。 院子里靠东南一隅,是父亲亲手种下的杏树、桃树和李子树。每当春天来时,院子里杏花、桃花、李花竞相绽放,桃李芳菲,争香斗艳,为小院增添了勃勃生机和盎然春色。我记得每年春天时节,似乎都是杏树最先吐露花蕊,不大的花蕾最先萌发出淡淡的粉色,忽如一夜春风之中,杏花就会朵朵绽开,最先预报着春天的来。而桃树和李树则要迟上几天,呼唤着、接替着携手竞相绽放,一枝高过一枝,一串胜过一串,每根枝条都开满了密密麻麻的花朵,桃花是红中带粉,李花是粉中带白,正是桃李争妍、交相辉映、竞相怒放。父亲之所以亲手种下了杏树、桃树和李树,我想可能是因为父母都是教师,他们希望自己杏坛授学能够教泽广布、桃李满天下。“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父母作为普通的人民教师,爱国敬业、忠诚教育、甘为人梯、无私奉献,一生中为国家培养了许多优秀人才,这正是他们一生的夙愿。 院子的东边是菜地,有几架黄瓜、豆角和西红柿,沿着田埂上还种了菜椒、茄子和水萝卜。春天的周末,父亲回家带着我们一起种蔬菜,给幼小羸弱的小苗精心浇水、施肥,用稻草把小苗绑扎在用树枝搭起的菜架上。因为一桶水太重,父亲担心我们拎不动,就挖了一条小水渠,从压水机处延伸开来,一直到最后一畦菜垄。想象起来就像一条小型的人工运河,涓涓细流要靠人力反复抬压压水机的手柄才能维持,“压水”这个单调重复的动作,一会儿就会让人感到肩酸臂痛。但劳动的辛勤将会换来丰硕的收获和幸福美好的生活,全家人都乐此不疲,清贫与辛劳中享受着生活的快乐与欢欣。 盛夏时节,父母放暑假在家休息,一家人得以短暂的团圆。月圆之夜,树影婆娑,皎洁的月光透过葡萄架上的空隙,筛透出一个个形状各异的光影。夏风徐来,庭院中月季的花香就会随风飘逸,扑面袭来,一阵阵幽香沁人心脾、令人陶醉!白杨树上的知了扯足了力气此起彼伏竞相高声鸣叫着;躲在草丛中的蟋蟀发出一阵阵唧唧吱吱的低吟,断断续续、时隐时现。树上的知了和地上的蟋蟀,唱和着这天籁般的田园协奏曲,时而高亢激昂,时而低沉婉转。一副如此美好的田园月夜,清雅恬然之中一家人享受着安逸与宁静,是那样的怡然自得、和谐温馨! 短缺经济时代,我童年的生活是清苦的,甚至吃不上花生、红薯一类的土特产。家里配给的定量口粮也十分紧张,为了补贴粮食的缺欠,父亲还带着我们在庭院中种起了大麦、红薯和红豆。每年秋季,全家都会忙碌着采摘红豆,红彤彤果实饱满的红豆,就象一粒粒红色的珊瑚珠,中间有一道白色的豆脐,剥开豆角一颗颗红豆就会滚落下来,让人感受着丰收的喜悦和快慰!这一颗颗红豆是父亲带着我们全家人一年辛勤劳作的收获,足够一年做红豆粥、红豆糕所需,还会送给亲朋好友。 一分耕耘,一份收获;一份辛劳,一份回报!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清苦之间、贫澹之中,通过自己的努力而改变生活,浸透着热爱生活、享受生活和改变生活的达观与拼搏。这些朴素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父亲从未和我们用言语讲过,但他身体力行、寓教于行,用实际行动做出了最好的示范和诠释!让我从孩提时代就以亲身体会,深切感悟到了人生的真谛:人的命运可能无法改变,但勤奋是可以改变生活的,付出的辛勤越多,获得的收获也就越大! 正所谓人间正道是沧桑,事在人为,天道酬勤! 我记得一年春天的周末,父亲从学校回来,买了两棵泡桐树的小树苗。他让我和姐姐帮忙把那两棵差不多一模一样的小树苗,种在房前葡萄架西侧的空地上。姐姐长我五岁,就提议说我们各认养一棵泡桐树苗,负责浇水养护,比比谁养的小树长得更快更大。我先挑了一棵,剩下的那棵自然就是姐姐的了。小树长得很快,没过几年两棵泡桐树就已经长大成材,树干笔直、树冠高大,宽大的叶子象一把把芭蕉扇,两棵泡桐树就像两把撑开的绿伞,根脉相连、枝叶相亲,辉映着相互召唤,仿佛也是姐弟一般。 春天来临,每年大约五一劳动节前后,泡桐树还没有发芽,但满树盛开的紫色的泡桐花就开始绽开怒放,一团团、一簇簇,花团锦簇、争芳斗艳、繁花似锦,朵朵鲜花在空中呼唤着春风,花香四溢,香远溢馨,整个庭院都沉浸在花的海洋之中。 庭院里除了种庄稼和蔬菜,家里还养植了很多花卉,有凤仙花、鸡冠花、大丽花和菊花,但最多的还是月季花,大大小小有十几盆之多,父亲最喜欢的花应当就是月季。家里的月季有很多品种,有红的、粉的、黄的,还有混色的月季,每年春天开始,一盆盆的月季可谓是姹紫嫣红、五彩缤纷、争相怒放。月季的生命力极其顽强,几乎不需要特殊的培育和呵护,剪下一根枝条,插在花盆里,几周以后就会萌发新芽。仲夏时节月季花开始盛开,一朵朵盛开的花朵,散发着馥郁幽香。月季的花朵很大,花型端庄,月季花香清淡芬芳、沁人心脾,甚至超越了月季花本身的色彩斑斓和光彩夺目!从春天开始月季花就层开不败,一茬接着一茬,花开花落,直到深秋时节,草木枯寂,百花凋零,月季仍然挺立在凛冽的秋风中,虽然叶子已经脱落的所剩无几,但依然昂扬着花蕾,尽管花朵不再硕大艳丽,但仍是坚韧执着地摇曳着不大的花朵,迎接着瑟瑟的秋风,彰显着旺盛的生机和顽强的生命!这正是月季的品格,生命不息,坚韧顽强! 少年时代的记忆是深刻并且是美好的。尽管家里的生活条件并不富裕,但是父母特别鼓励、支持我们读书学习。当时还没有恢复高考,哥哥、姐姐正读中学,毕业以后唯一的去向就是上山下乡到外地农村插队,回来以后服从分配再安排工作。当时读书学习对学生来说似乎并不重要、也无大用,更不会因此而改变命运。但是父亲仍用微薄的工资,为我们订购了很多书刊杂志。记得姐姐喜欢文学和诗歌,父亲就给她订购了《诗刊》《北京文艺》《中学生》,给我订阅了《少年报》《小学生作文》等杂志。每到月末我们都盼着父亲早点从学校回家,把最新一期的期刊杂志带回来先睹为快、大饱眼福。寒暑假时,父母都会从学校的图书馆借阅一些青少年读物,让我们阅读学习。记得有几本印象很深的书是《小英雄雨来》、《雁翎队》、《高玉宝》、《春秋故事》,还有《金银岛》,这大约是我人生最早的课外读物,有时看不懂、读不懂,就让母亲给我们朗读和讲解。在没有电视更无互联网的时代,知识的学习和传播的最佳途径就是读书。时至今日,我虽已天命之年,仍是手不离卷、爱不释手,看书阅读成为了一生的兴趣和爱好,也早已成为一种习惯和自觉。在物质生活并不充沛、甚至没有糖果和零食的家庭中,书香弥漫在整个房间里,物质上并不优渥的清贫者,徜徉在书海里追寻着梦想与希望! 劳动使我们勤奋并改变着我们的物质生活,读书使我们智慧并启迪着我们的精神世界。少年时代的晴耕雨读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也正是我学海泛舟、耕读人生的真正开始! |
- 上一篇:诗意钢铁,铸造梦想!——记我和钢铁的情缘
- 下一篇:铁是凉的 血是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