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钢3号高炉强化冶炼实践
时间:2023-02-13 05:40 来源:玉钢新兴钢铁有限公司 作者:吴仕波 黄德才 点击:次
摘 要 对玉钢3#高炉强化冶炼的生产实践进行了总结。通过加强原料的监控和管理,优化操作制度,提高风温、富氧、风量、顶压,加强炉前及设备管理等措施,克服了长期入炉有害元素负荷高,原料质量不稳定等不利因素,利用系数大幅提升。 关键词 高炉 原燃料 操作 强化冶炼
玉钢炼铁厂3#高炉有效容积为1 080 m3,设有20个风口,2个铁口,主体装备为串罐式无料钟炉顶、皮带上料、薄壁炉衬、陶瓷杯炉缸结构、软水密闭循环冷却系统。2019年1月20日,玉钢炼铁厂利用年检时机,在原有的基础上新建了1座卡鲁金顶燃式热风炉。复产开炉后结合公司“提量、降本、增效”的生产要求,通过严抓原料管理,加强炉前操作和设备管理,优化操作制度,在稳定的基础上不断强化高炉冶炼,大幅度提高了高炉利用系数。 1 加强入炉原燃料的监控与管理 2019年1~7月份玉钢3#高炉原料的综合性能指标见表1~3。主要特征为:入炉有害元素含量高,特别是碱金属和Zn负荷较重;所用烧结矿粒度偏碎,返矿量大,入炉烧结矿平均粒度<10 mm的比例达19.58 %;焦炭和球团矿种类多,2019年1~7月份使用的焦炭种类就多达9种,焦炭的成分性能指标见表4。原燃料的冶金性能、成分差异大,且原料库存不稳定,导致高炉改配比、变料次数频繁,月均改配比、变料达15次,即每2天就有一次改配比或变料。因此,必须坚持“粗粮细吃 ”的思路,做好高炉入炉原燃料的质量把控。玉钢3#高炉采取的主要技术和管理措施为:一方面加强炉后筛分,通过给料机控制料流量,控制振动筛料层厚度,控制焦炭、烧结矿筛分速率<15 kg/s,球团矿筛分速率<20 kg/s;加强筛片监控管理,对磨损筛片及时更换;严格控制筛分速率和加强班内清筛工作,减少入炉粉末保证高炉透气性。另一方面根据原料库存、采购计划、物理化学性能合理搭配使用,使用质量和数量相对稳定的焦炭作为主打焦,以质量、数量不稳定的焦炭作为辅助焦,并加强对烧结矿粒度测量和焦炭水份测量,根据变化及时进行调整,减少炉况的波动。并积极与烧结工序交流沟通,提高烧结矿碱度和质量,增加酸性球团矿和进口块矿的使用比例,2019年1~7月份的综合入炉品位由2018年的54.89 %提高至55.69 %。 表1 玉钢3#高炉原料的综合性能指标
表2 烧结矿的主要物化性能指标
表3 烧结矿的粒度组成
表4 焦炭的成分性能指标
2 高炉操作制度的选择和优化 (1)送风制度。送风制度对煤气流在炉缸内的第一次分布有决定性作用[1],送风制度与上部装料制度相适应,确保煤气流热能利用良好、高炉稳定顺行并具有一定冶炼强度和技术经济指标,这样的送风制度即为合理。玉钢3#高炉在炉况稳定顺行基础上,为进一步强化冶炼,维持适宜的风速和鼓风动能,入炉风量控制在2 670±40 m³/min,风速达到220~240 m/s,鼓风动能达到13 000~15 000 kg.m/s,以保证均匀而活跃的炉缸状态。 (2)装料制度。只有合理的装料制度,高炉才能在保证长期稳定顺行的基础上强化冶炼,达到理想的效果。合理的装料制度应与具体原燃料条件相适应,玉钢3#高炉以“稳定边缘,兼顾中心”为操作思路,2019年开炉后,随着冶炼进程和操作炉型的变化,结合送风制度对高炉布料矩阵和矿批进行优化和选择。具体为:在确保形成“平台+漏斗”布料模式基础上,进一步改善高炉顺行程度和提升煤气利用率,逐步扩大布矿布焦档位并增加边缘O/C。布料矩阵转变过程为C876543 222221O7654 2221→C98765 22222O8765 2222→C98765 12221O8765 2222并稳定,相应地,根据送风制度的调整结合炉况顺行程度,逐步将矿批由29 t/批提高至33.5 t/批。这样,3#高炉抓住综合入炉品位上升的时机对装料制度进行合理选择和优化,效果显著:矩阵的调整改善了煤气利用和增加顺行稳定性;矿批、焦批的实际上扩大了软熔带焦窗的面积,改善高炉料柱透气性,同时减少了焦炭和矿石混合料的层数,降低了界面效应的影响,使高炉的整体阻损降低,改善了炉内透气性[2]。高炉不仅保持了稳定顺行,并且产量接连创新高,技术指标得到改善。 (3)热制度和造渣制度。对热制度和造渣制度的选择要求是渣铁物理热量充沛,并有较好的炉渣性能和脱硫能力,玉钢3#高炉制定适宜的热制度、造渣制度,为推行低硅生铁冶炼创造了条件。高炉日常操作中按照铁水温度≥1 450℃、w([Si])0.20~0.45 %、炉渣碱度范围1.15 3 高炉强化冶炼技术应用 3.1高风温 玉钢3#高炉所配卡鲁金顶燃式热风炉,其工艺采用高炉煤气掺烧高发热值转炉煤气,空气、煤气双预热,废气余热回收利用等技术,具有结构简单、燃烧效率高、蓄热能力强、温度分布比较均匀、热工特性良好、送风风温高等优点。在高风温、高风压、高富氧的情况下,送风系统一度出现了局部过热、发红等现象,经过灌浆、浇筑等手段,逐步解决热风系统的安全隐患,为提高风温、强化冶炼措施提供了安全保障。随着2019年3月8日4#热风炉的投入使用,充分发挥4座热风炉的优势,优化热风炉操作制度,采用交叉并联送风,风温由1 180 ℃逐步提高并稳定至1 230 ℃。风温的提高不仅提高了冶炼强度,带入炉缸更多的物理热量,使鼓风具有更大的动能,利于活跃炉缸中心,同时改善了煤粉喷吹效果。 3.2高顶压、大风量和高富氧 增加风量和提高富氧率是高炉实施强化冶炼的最积极因素[3],提高顶压有利于降低压差、改善透气性,同时也利于高炉接受更大风量和改善煤气利用。2019年3#高炉开炉后,随着炉况的稳定逐步提高冶炼强度,历程为:3月份,风压由0.315 MPa提高至0.327 MPa,顶压由0.158 MPa提高至0.170 MPa, 富氧由8 000 m3/h加至9 000 m3/h,富氧率提高至4.52 %;4月份,风压提高至0.340 MPa,顶压高达0.183 MPa,富氧加至9 500 m3/h;5月份,富氧加至10 000 m3/h,高炉富氧率达到5.0 %以上;至6月份,平均风量提高至2 708 m3/min,日产高达到4 210 t,月均利用系数达到3.67 t/(m3.d)。 3.1加强炉前出铁管理,强化出铁 针对冶炼强度增加产量提高造成的铁口维护难度增大、炉前工作量增加,3#高炉进一步规范炉前操作和加强炉前沟坝维护,从炮泥的使用、打泥量、铁口深度、角度、钻头直径大小、出铁间隔和时间等对出铁质量有影响的因素均作了相应明确的规定,并加大对潮铁口出铁、铁口跑泥等开、封炉门异常情况的考核力度。实践中根据具体情况选用合适的钻头,控制铁口深度2.8~3.1 m,出铁炉次17~18次/天,从生产实践看,保证了渣铁排出速度大于生成速度,实际出铁量与理论出铁量之差控制到了5 %以内,有效避免了渣铁排不尽对高炉炉外、高炉冶炼行程和炉内操作的不利影响,为强化冶炼下炉况稳定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3.2强化设备管理 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运行是高炉顺行实现强化冶炼、高产稳产的物质基础,玉钢3#高炉以设备运行“零故障”为目标,强化设备基础管理,推进设备精细化管理。不断深化设备包机点检制,优化设备检修周期,提高设备运行水平,将设备故障由事后抢修向预防检修方向推进。坚持以日常点检、包机到人、责任到人为中心,落实关键设备的隐患排查和管理维护工作。避免因设备故障造成的空料、慢风和非计划休风,安全、有序、高效的组织高炉生产,保持单系统生产的稳定顺行。2019年1~7月,玉钢3#高炉实现慢风率为零,累计休风率仅为0.79 %,与2018年同比下降2.01 %。 4 强化冶炼的效果 玉钢3#高炉通过严把高炉入炉原料质量关,对高炉基本操作制度和主要冶炼参数进行优化选择,充分发挥出4座热风炉的优势,应用高风温技术,并提高富氧、风量、顶压操作,加强炉前出铁和设备管理,实现了高炉强化冶炼下的长周期稳定顺行。2017~2019年7月,玉钢3#高炉的主要技术指标和控制参数见表5。
表5 玉钢3#高炉主要技术指标和控制参数
注:2018 年12 月 23 日至2019年1月20日停炉年检。 5 结语 (1)通过加强原燃料的监控和管理,加强筛分过程控制,建立原燃料质量和高炉炉况发展进程、参数控制跟踪管理分析制度,积极应对原燃料品种变化和质量波动,为高炉强化冶炼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保障热风系统安全稳定的生产,是保障高风温的基础,也是保障高炉强化冶炼的基础,实现高风压、大风量、高富氧,是进一步提高高炉强化冶炼的有效途径。 (3)在摸索、改善、进一步提高强化冶炼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上稳下活”的操作方针,将炉缸活跃放在首位。结合高炉内、外部的各种条件变化,优化操作制度,安全顺畅的排放渣铁,保证了炉缸良好的工作状态和炉况的长周期稳定顺行。 (4)强化设备管理,保障设备平稳运行,是高炉实现强化冶炼的物质基础。
参考文献 [1]周传典.高炉炼铁生产技术手册[M].冶金出版社.2002:42-115. [2]任立军,魏红旗.首钢京唐1号高炉强化达产实践[J].炼铁2010.29(3):16-20. [3]谢勇,黎玉新,黄海东.达钢3#高炉强化冶炼生产实践[J].炼铁2010.29(6):59-60. |
- 上一篇:新冠肺炎疫情下昆钢物资招标创新与实践
- 下一篇:轧钢厂水处理综合降耗改造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