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勤写字,笔下生花。”这是父亲送给我的第一本字典扉页里写的七个字。这是他上学时候写的,这几个钢笔字刚劲有力,越看越舒服,似乎给人讲述着它们和父亲之间的故事。这本字典是父亲上学时候用过的。字典的纸张已经泛黄,父亲说两个姑姑上学时也用过。因为最开始的字母拼音查字法已经掉了几页了,所以从我一开始用字典就先学会的是部首查字法。
父亲爱写字,上学时候学习也特别好,兄弟姊妹里面就他上了高中,听说那个时候考高中比现在考大学还难。他从小就喜欢写字,一个本子练习写完了,就翻过背面又写。那个时候父亲四个姊妹,家里生活很窘迫,在大集体生产队时候每天能吃饱肚子就很不错了,根本就没有闲钱给父亲买本子。
爷爷嫌他太费本子了。有一次,在生产队干活的爷爷突然发现水渠边有很多芭蕉树,芭蕉树叶子又大又硬,爷爷就砍了许多芭蕉树叶让父亲练习钢笔字,这下就彻底解决了没钱买本子的问题。每天放学吃过饭做完作业父亲就开始练习钢笔字,后面渐渐地又开始练习毛笔字,就这样一发不可收拾,水渠边的芭蕉树被父亲砍光了,他就去更远的地方砍他的“宝贝”来练习毛笔字。
到了初中的时候父亲的字在周围几个村子已经小有名气了,村里谁家办喜事都让父亲去给写喜联,结婚当天还要支礼柜,镇上办板报啥的都让父亲去写字。父亲每次给我讲这些经历的时候脸上都露着自豪的笑容。
每年过年更是离不开父亲的毛笔字,写对联对父亲来说那可是信手拈来,所有的好词好句都在他心里记着,家里的对联从来没有买过,邻居朋友都来掏钱买父亲的对联,敦厚善良的父亲从来都不收钱,只要有人来找他写,他从来都是无论亲近远疏,写到满意为止,因此父亲也结交了很多朋友,他的人品和字品口碑也不胫而走。
小时候没有现在这种裁好的对联纸,直接在上面写字就可以了,那个时候都是在商店买的那种一大整张红纸,回来量好尺寸后一页一页地裁,因为不够长,还要用面粉熬出来的浆糊粘贴,我那个时候都是给父亲打下手干这个。
父亲写毛笔字时候凝心聚力,微微弯着腰,弓着身子,写起字来认真而严肃,颇有一种“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大师风范。父亲的毛笔字苍劲而有力,横折竖撇一点都不拖泥带水。
每年大年三十父亲都会叫我们端来凳子,用浆糊贴好对联,然后给我们讲解对联的意思,没事就喜欢站在大门口欣赏一下自己的作品,他更喜欢走村串巷看看别人家的对联,学习一下别人毛笔字的特点,以此来不断鞭策自己进步。
(责任编辑:zgl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