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铁网欢迎您!

炼铁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炼铁文化 >

风从海上来

时间:2014-04-04 17:34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福建三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炼铁厂——邓明生 点击:
  • 从西柯站上车,初次感受BRT的快速、便捷,感受都市现代化的气息。傍晚的霞光仿佛是淡淡的渐进色,从岛外缓缓地过度到岛内。当快速公交车靠入“第一码头”的站台,华灯初上,夜幕已经降临。紧随着拥挤的人潮转乘电梯出站,若有所思地回味着车窗外是那一幕幕流动的风景。蓬勃发展,欣欣向荣,不禁让人想到一个当下时尚的名词“海峡西岸经济区”。一阵海风佛起,吹佛着我的脸庞和耳鬓,唤醒了我的知觉,这就是鹭岛,一座被称为“东方夏威夷”的海滨花园城市。

    对厦门的向往不仅在张暴默的《鼓浪屿之波》的乐声中,也不仅在于诗人舒婷、学者易中天,更在于对海的向往。如曹操所言:“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海,有雄浑开阔性格。在人宽广的胸怀下,海与天是同等宽阔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难怪曹孟德寥寥数笔已经胸怀天下。对海生怨气的李白说:“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仙人也罢,仙山也罢对于海上的事李白也仅仅是道听途说,向往归向往终究难以得到佐证。而现代人则更看重海潮不畏艰险汹涌而来的精神,成就了一场千古不休的激辩,海岸说:到此为止,你回去吧!海浪说:即使粉身碎骨,我还要回来!周而复始的单调却也暗藏着变幻无穷的魅力。也许正是这样才孕育了闽南人“爱拼才会赢”的创业精神吧!一个有海的地方,总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

    远望厦门港高耸的吊臂和繁忙的港区,让我想到一位与海有缘的老人也在忙碌的高雄港旁生活着。就在海峡的那一边,学者余光中先生对海不仅独钟而且理解愈发深刻。他说,海的呼呼愈远愈清晰,爱海的人,只要有机会,总想与海亲近。不论是香港的吐露湾还是高雄的西子湾,不论是台湾海峡,还是南中国海,余老诗人的海终究还要回归陆地的。在他朝西的窗下,晚霞落下的方向就是大陆。半年多前,我再次曾登临鹭岛,感受天风海涛,琴声乐韵,看海、听涛。当傍晚来临,海堤上随心漫步,海风吹佛,将我的头发佛起直至吹乱,这边的“一国两制”清晰可辨,对面的“三民主义”视乎邈远斑驳了。在厦门,感受这座城市的清新,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现代与历史交相辉映,还能触摸时光在这座岛上留下的印记,鸦片战争爆发后,外国殖民者染指厦门,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鼓浪屿沦为租界,之后岛上留下了大量的异域风格的建筑。如今它们仿佛是隔世健在的老人,以沧桑和别样姿态在诉说那段充满屈辱的历史。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乐水者果真是智者吗?爱海岂不是大智大慧?出山观水是否观水有术?孟子说: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我不过是从山里来看热闹的吧!三十几年都在山区生活,山中观水不过是井底观天,看水的地发也就是小溪小河,溪流潺潺波澜不惊,岂能和大风大浪的海相比。以前住的地方有一处水库,像块碧玉嵌在山壑之中,我小识水性便偶尔下水嬉戏,算是与水交融。后来换了个住处,可以看到大片的城市风景,还多见了一条河水,可是由于在下游筑了坝,一条溪水成了一道“溪湖”的景观,更像是一面镜子倒影着城市的姿态。与海的巨澜相比,山是静态的,而海是动态的。谁能力挽狂澜?也许就是那些在海的风头浪尖里讨生活的人,我不过是个旁观者。

    感受海的呼吸,静静地倾听耳边的细语呢喃,海风轻轻地吹,海浪轻轻地摇。走在中山路的繁华之中,穿越一条条小街小巷,风还在吹,吹进夜深人静的人家。

    (责任编辑:zgltw)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