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铁网欢迎您!

炼铁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炼铁文化 >

炉前印记

时间:2014-03-26 17:26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首钢集团通钢炼铁厂——张秀波 点击:
  • 认识炉前,接触炉前大约是18年前,刚参加工作时是一个小“X”,什么都不懂,本来就没有方向感的我,对厂区的道路认不全,上班便靠路边建筑来记忆。好在那时的厂区不像现在这样四通八达,上班的日子就在这样平淡中轻轻滑过了,滑过之后没有留下一丝风、一点雨、一片云、、、、、、

    然而,有些事情会让你平淡的日子发生变化,会给你简单的日子增添内容。一天在岗位操作时,班长把我叫去,告诉我一号高炉大修,需要组织后勤服务队,每天跟班为参加大修的炉前工送饭、送水,“炉前工”三个字就这样很新鲜地出现在了我记忆中了。我和几个同伴被编成一组,负责零点班送饭、送水任务。

    炉前工在我的印记中的第一个形象就是脏、破,脏的脸和煤炭同一个颜色,许多人的工作服都是破破烂烂的,唯一让人记忆深刻的是,又黑又脏的脸与牙齿形成鲜明的对比,唯一转动的眼珠,还能让我感觉到生命的动感。从不知道大修扒炉是怎么事情,成为后勤服务队员后真切地看到炉前工的工作场面,亲身感受了艰苦的工作环境,也让我知道了什么是“战斗”,感受到了真实生活中的“战场”。大修扒炉是个体力活,没有良好的身体,就不能全力投入到扒炉工作,因此,炉前们必须按时吃好饭。每到吃饭的时候,三五一伙黑的让人无法辩认的炉前工们端起我们盛好的饭菜大口大口的吞咽,喝水没有用小杯的,都是用那种大约能装一斤水的大号缸子,一口气咚咚咚就没了,我找到了狼吞虎咽这个词的用处。短时间的休息,不论什么地方,只要不凉、不湿,他们都会利用上,就地一躺瞬间就会听到酣声。

    有的炉前工不能及时到指定地点吃饭,我们就将饭菜、水送到炉前,“炉前”成了我参加工作后至今无法抹去的一个印记。不说那庞大的高炉,不看那炉台,从风口处可以听到炉内风镐的叫声,感受到闷人的热浪和扑面而来的刺鼻的味道,还有那弥漫的灰尘,但炉前工却在这样的环境中顽强工作着,每个人的工作服背部都是湿的,汗水在脸上打着滚儿地往下淌、、、、、、这时听到有广播喊让大家离开现场,要放炮,我们快速离开现场,没多久,便听到了震耳的炮声,这炮声和我在电影中感受到的没什么两样,使人想到“黄洋界上炮声隆、、、、、、”诗句。

    炮声过后,听到广播传出可以进入现场的通知,炉前工们很快便从不同的方向汇集到炉前,不用指挥,他们都能找到准确的位置,或手捧风镐、或手持铁锹,将爆破松动的炉渣残铁由风口处奋力地向外清理,灰尘肆虐飞扬着,灼人的热浪翻滚着,时间在考验着炉前工们的耐力,磐石般的残铁在考验着炉前工们的毅力、、、、、、这是怎样的一群人呢?看到他们忘我工作的劲头,身体内好象也突然充满了力量,也许这就是榜样力量的来源吧。

    这就是炉前给我的最初记忆,随着岁月的远去,日子的流走及多次与炉前的接触,我对炉前的印记愈加突出,对炉前的理解也更加深刻,特别是对于炉前工所从事的这种职业更加敬重。因为这个职业或说这个岗位,与一些岗位比较,不但艰苦的多、危险的多,还有高温,每一次出铁时上千度铁水的烘烤,每次大修时昼夜水里来、泥里去、灰里钻、尘里走,临时抢修时必须忘我的拼搏、、、、、、没有到过炉前、接触过炉前工的人,或说即使到过炉前,看到炉前工们工作的场面,那也只是了解到这个职业是辛苦的,这个岗位是艰苦的,当你真正了解炉前,了解炉前工时,人生所经历的一些艰辛、困苦不但会看的很淡,而且会把自己所经历的艰苦当成是你生中最宝贵的财富,这从我与炉前接触、与炉前工相处中得到充分的验证。

    一个很腼腆的炉前工是在高炉大修时认识的,他叫吉万刚,满脸的泥灰掩盖不住稚气,瘦瘦的身材,每搬动一块炉渣都好象在用吃奶的力气,一说话就腼腆的低下头,他这个年龄正是在家享受父母的爱的年龄,或是应该正在读大学,但他却来到这里接受烟熏火烤灰呛,通过与他接触了解到,他是一名技校毕业生,从小没有母亲,是父亲把他辛苦地养大,没有更好的条件去享受大学校园的生活,只好读技校,早日上班为父亲减轻负担。这只是他的最初想法,然而经过多年炉前的洗礼,经过老炉前工的感染,更重要的是经过内在的锤炼和不断的努力,他变成了今日全厂年纪最小的炉前大班长,掌管着炉前几十号人,他再也不是当初的小毛孩子了,身材变得壮实了,说话声音也洪亮了,用自己的努力娶了媳妇,有了孩子,十几年的摸爬滚打,他已摆脱了当年的稚气,不但沉稳地管理着班组的每个人,还能把自己的小家打量的井井有条,成为老父亲的骄傲,炉前的磨炼成就了一个坚强的男子汉。

    认识的另一个炉前工,名叫张作信,虽已退休,但已和我成为至交,他一上班就在炉前,在炉前一直干到退休,从一个当初毛头小子到全厂人人皆知的车间主任,培养出了多个炉前好手和科级干部。认识他的时候,他已是车间主任,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这个人不讲情面,说话大声大气,我将“霸道”这个词用在他身上,但他“霸道”的深处蕴藏着对炉前无限深厚的感情,这些都是我在几年的工作接触中慢慢了解到的。由于工作关系,他所管理的车间,各项工作总是成绩不凡,刚开始去采访他时,他大手一挥大声大气的:“没什么好采访的,就是好好干,干出成绩就行,我还得到炉前看出铁,没时间”。说完腾!腾!腾!就走了,把我一人凉在那儿,心里很不是滋味,这是第一次的与他接触。

    后来,再有工作需要与他联系,有了第一次失败的教训,我尽量不与他进行正面接触,免得碰壁,于是便走“曲线救国”的路,“挖”他的“墙角”,从他的身边的人了解他这个人,时间久了,到炉前的次数多了,慢慢的我发现,我每次到他所在的车间,10次有9次他都在炉前看着炉前工出铁,而且他看铁沟里流淌的铁水的眼神和一般人不同,是那种充满深情的专注,专注的有时我站到他身边,他都不知道。接触的时间久了,对他的了解也就多了,其实他这个人表面看非常冷淡的一个人,实际上他对人还是蛮好的,特别是对自己车间的员工,哪个人家里有困难了,只要他知道,他一定会组织大家对其进行帮助。但,如果哪个员工工作干的不好,任务完不成,他批评起来也是毫不留情的,有时还骂人。可他所在车间的员工都对他尊敬的不得了。因为在他这里,所有生产上的困难都不是困难,他都能想办法解决,炉况不顺他会时刻盯在现场,亲自组织调整,遇有紧急抢修,他总能沉着地指挥,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抢修任务,高炉大中小修都创出新的纪录、、、、、、就是他退休在家,还时常跑到原工作岗位关心这里的一人一物一草一木,他这种炉前情结是我所认识的炉前工最浓厚的一个。

    他为什么对高炉对炉前工作有如此的情结,因为大半生的与高炉为伍,操作高炉锻炼了他的性格,磨炼了他的意志,丰富了他的人生,他为炉前奉献了大半生,这就是他对高炉情结的最好诠释、、、、、、

    我不仅仅认识他们俩人,还认识更多的炉前工,能干的毛立群、身材魁梧不被任何困难吓倒,七号炉开炉前他带着伤腿昼夜坚守在粒化渣生产线的谭树久、管理有方爱动脑筋的潘海波、、、、、、他们用自己的行动书写了一名炉前工的人生信念,他们虽然不能成为英雄,但一样是最可爱的人。不是吗?因为许多人在这个岗位上做出了喜人的成绩,许多人在这样的岗位上使自己的人生有了不同变化,“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把握生命的每一次感动,全力以赴我们心中的梦、、、、、、”这首歌唱出了一个人,就要在人生中的道路上不停地奋斗,现实生活告诉我们,人生不经历些风雨,就不会更好的成长,人生也不会丰富多彩,只要我们真心的努力,人生的意义就会在努力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责任编辑:zgltw)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