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2月,柳钢中金热轧厂以“精益化、精细化、高效化”为核心导向,通过跨部门协同作战与技术创新突破,实现生产效率与成本管控双提升。当月交出亮眼成绩单:最高日产量达3850.88吨,单班峰值1998.45吨,轧制速度突破28块/小时,吨钢电耗、天然气单耗等关键指标不断刷新最好水平,精细化管理成效显著。
智能管控提速提产:换辊时间缩短15%
在热轧厂主控室内,L2系统与PES平台的数据实时联动,构建起“停机实绩-调度日志-轧机作业分析”三维评估体系。通过自主改造侧导板自动定位系统和水处理集中控制系统,换辊时间缩短15%,轧制节奏提升10%。“以前换辊需要20分钟,现在17分钟就能完成,单日最高轧制量达到3850吨。”轧机操作工李师傅指着屏幕上的数据说道。
技术赋能降能耗:吨钢天然气耗下降18.77%
热轧厂抓住1月年修契机,完成加热炉炉筋横管、纵管包棉改造及端墙、炉顶模块修复,减少热损失12%。复产后,通过优化助燃风机频率与空燃比参数,热风温度提升8%,吨钢天然气耗同比下降18.77%,降本144.27万元。此外,重构炉门PLC程序后,炉门开启时间减少30%,热装热送率提升40%,综合能耗显著下降。
精益用电挖潜:吨钢电耗创新低
在用电管理上,热轧厂通过重构辊道电机PLC控制逻辑,精准管控空转时段,每块坯料可节约用电1.89kWh。同时,推行“检修断电-换辊调频-照明分级”管理模式,2月吨钢电耗同比下降8.84%,降本36.12万元,创下历史新低。
循环利用降本:年节约28万元
热轧厂打破工序壁垒,创新实施黑皮卷打包带“二次利用”方案。将拆卸的镀锌打包带迁移至成品库用于白皮卷捆扎,年均减少打包带采购量106.4吨,直接降本28万元。
“精打细算做好成本账,每一分钱都要花在刀刃上。”厂长罗兴壮表示,接下来将继续深化"数据驱动+全员参与"模式,构建分钟级生产监控平台,持续挖掘降本增效潜力。
(责任编辑:zgl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