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炼铁网移动版

主页 > 钢铁聚焦 >

2023年我国废钢铁回收量约为2.38亿吨

根据中国物资再生协会发布的《中国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发展报告(2024)》,2023年,我国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塑料、废纸、废轮胎、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报废机动车、废旧纺织品、废玻璃、废电池(铅酸电池除外)十个品种再生资源回收总量约为3.76亿吨,与2022年相比增加1.5%。其中,废轮胎、报废机动车、废旧纺织品、废玻璃、废电池(铅酸电池除外)的回收量增幅最为明显,同比分别增加11.1%、29.2%、15.7%、15.3%和19.6%。废钢铁依旧是回收量最高的品种,占再生资源回收总量的60%以上。

2023年,我国十个品种再生资源回收总额约为1.30万亿元,同比减少1.2%。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削弱了海外需求,进而影响了部分再生资源的回收价格,特别是钢铁行业,面临供需失衡、成本降幅小于钢价降幅的困境,行业整体陷入需求疲软、价格下跌、成本高昂和利润缩减的困境。

01

废钢铁回收情况

报告指出,废钢铁回收利用属于朝阳产业,经过十几年的规范建设,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加工能力和装备水平快速提升,为促进钢铁行业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2023年我国废钢铁回收量约为2.38亿吨,同比下降1.2%。其中,大中型钢铁企业废钢铁回收量为2.14亿吨,同比下降1.5%;其他企业废钢铁回收量为2400万吨,同比增加2.1%。2011年以来,废钢铁经历了快速发展的十余年,综合废钢比不断提高。2023年全国粗钢产量10.19亿吨,同比持平;全国炼钢用废钢铁消耗总量2.14亿吨,同比下降0.8%;综合废钢单耗209.7kg/t,同比减少1.8kg/t,降幅0.9%,其中:转炉废钢单耗168kg/t,同比减少1kg/t,降幅0.6%;电炉废钢单耗599.8kg/t,同比减少7kg/t,降幅1.2%;综合废钢比21%,同比减少0.2%。然而,因炼钢工艺、企业设备差异以及成本、偏好等问题,各企业废钢单耗差距较大,部分企业废钢比在20%以上,最高可达到34%;部分企业只有10%-12%;个别企业甚至低于10%,综合废钢比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当前,废钢铁回收、加工、配送、应用等环节的一体化产业链尚不健全。尽管2022年全社会钢铁积蓄量已超过120亿吨,但远未达到报废期,每年废钢铁的回收量仅占总量的2%左右。这导致国内废钢铁资源供给不足,难以满足钢铁行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


PART

02

废钢铁行业预测

2024年以来,政府层面陆续发布一系列政策文件,为再生资源回收行业提供了有力的指导和支持。2月1日,商务部等九部门发布《关于健全废旧家电家具等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的通知》,明确提出健全废旧家电家具回收体系,畅通再生资源循环利用。3月13日,国务院发布《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的通知》,提出要实施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回收循环利用、标准提升“四大行动”,要求“推广资源回收企业向自然人报废产品出售者‘反向开票’做法”。4月12日,商务部等14部门联合印发《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组织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汽车、家电以旧换新和家装厨卫“焕新”,着力激发有潜能的消费。相关政策的出台,从完善回收体系、提高资源利用率、促进消费品以旧换新、提升标准牵引等方面给出指导,促进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长期以来,“源头发票”的缺失一直是再生资源回收企业税负沉重的症结所在,严重制约了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在国务院统一部署下,国家税务总局于4月25日发布公告,明确资源回收企业“反向开票”具体措施和操作办法。“反向开票”政策的推行,不仅大幅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还减少了因缺乏税前扣税凭证而引发的税务风险,为推动再生资源行业合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此外,随着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等促消费政策的逐步推进,家电、汽车等消费领域的潜力将进一步释放,更新换代速度将持续加快,预计2024年,废钢铁、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报废汽车等品种再生资源回收量将显著增长。
废钢铁,作为钢铁工业不可或缺的重要原料,能够大量替代铁矿石,对于推动钢铁工业的绿色发展、转型升级、保障产业链安全以及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展望未来,随着钢铁工业的持续发展,对废钢铁的需求量将大幅增长,同时对废钢铁的质量也将提出更为严苛的要求。为此,国家将加大力度推动社会废钢铁资源的深度开发和高效利用,研究有利于废钢企业资源化、规模化、高质化利用的产业政策,鼓励钢铁企业积极创新,改进工艺技术和流程结构,提高电炉钢比例,以实现废钢铁的高效利用,为钢铁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据预测,我国废钢铁资源产出量将在2030年达到3.6亿吨。




东北特钢炼铁厂多举措推动降本增效上台阶


东北特钢炼铁厂始终秉持“精打细算降成本,千方百计提效益”的原则,以稳生产、降消耗、强管理为总抓手,统筹发力、多措并举,助力降本增效登上新台阶。
当前,东北特钢集团公司上下都在积极打响降本增效攻坚战,炼铁厂从成本上精打细算、生产上精耕细作、设备上精益求精,把“过紧日子”作为首要任务来抓,持续激活降本增效“动力源”。在管理上坚持问计于员工,多角度征集员工合理化建议、小改小革等,引导员工将开源节流、挖潜增效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汇聚员工智慧和力量将一个个“金点子”变成“钱串子”。据统计,上半年炼铁厂小改小革26项,改善提案31项,累计创效141万余元。

“小改进”撬动大成效
积极推进喷煤磨煤机设备改造,提高生产效率。东北特钢炼铁厂喷煤磨喷机投用以来始终无法达到设计运行能力。在厂领导的带领下,设备团队对喷煤磨煤机进行两次设备改造,更换磨辊辊套等备件,同时对原设计各参数进行调整,对磨煤机重新设计磨机内下料管,将原来的圆形改造成花瓣形式,插入三套磨辊中间以减少大块煤甩出,增加中间研磨时间,研磨效率提高,出粉量增加。改造后磨煤机台时提高至39.5t/h,磨煤机运行时间降至平均每天17小时,使喷煤区域氮气消耗日用量降低13364m/t,煤气消耗日用量降低1011m ,吐煤量降至5t/天,吐煤率降低3%,月创效额45.6万元。


“小创造”推动大效益
积极实施烧结机布料设备改造及点火器微负压改造。东北特钢炼铁厂设备条线及原料烧结车间根据烧结实际生产工艺条件进行分析研讨,对烧结机布料设备、点火器及头部吸风装置进行微负压改造,制定可行性施工技术方案并利用高转系统中修予以实施。改造完毕后,烧结机布料均匀性、平整性、厚料层烧结及混合料透气性得到保证,烧结点火负压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对工艺改善效果明显。改造后月节约煤气量70万m ,月节约电量90万kWh,月创效约65万元。
此外,上半年炼铁厂陆续开展了四辊破碎机液压缸安装蓄能器、烧结机圆辊减速机悬挂改造、炉前泥炮遥控器改造等备件利旧项目,节省备件费用约26.4万元;对配料室皮带秤、胶带机、炉前打击机水套、四辊破碎机液压缸等进行改造,节省备件费用33余万元。对新烧结环冷机支撑辊修旧利废,通过测绘完成了辊传动轴、端盖、轴承挡圈的加工图纸,不需要直采原厂家备件,创效2万元。环冷机上水封打水管小改小革,改造完善了环冷机水封管道的设计缺陷,消除了环冷机上水封缺水问题及环冷机烧结矿二次燃烧造成的皮带烫伤隐患,稳定了生产运行,创效额5.4万元。


攀枝花白马球团厂创新提质


优质的钒钛氧化球团是下游钢铁和钒钛新材料产业最重要的原料保障,攀枝花钢城集团白马球团有限公司,主要担负攀钢高炉氧化球团矿供应任务,是攀钢高炉重要的“粮仓”之一,2023年,企业生产球团271万吨。

今年,一项创新技术成果的应用,不仅再次提高了钒钛氧化球团的品质,也催生了一个新的产业项目——攀枝花钢城集团2x10万吨/年钒钛球团用煤基辅料生产线项目。该项目由西南地区唯一从事钒钛磁铁矿氧化球团生产工艺研究的企业技术中心、攀枝花钢城集团白马球团有限公司“乔勇大师工作室”与中南大学院士团队合作,结合攀西地区钒钛磁铁矿资源和攀枝花周边低阶煤资源,实现工业化应用。

7月,项目一期年产10万吨钒钛球团用煤基辅料生产线开始试生产,即将正式投产;规划的项目二期年产10万吨年钒钛球团用煤基辅料生产线也即将动工开建。该生产线使用专利技术,用常见的低阶煤生产出钒钛球团用粘结剂,替代传统球团生产过程中添加的膨润土,既提高了高炉入炉球团品位,又有效降低高炉生产能耗。

“煤基辅料创新技术应用,实现了氧化球团从普通产品到精品的本质提升。”项目相关负责人沈丽介绍,两条钒钛球团用煤基辅料生产线全部达产后,将实现年产值约2亿元。同时,随着钒钛磁铁矿氧化球团在高炉冶炼中的配比不断提高,这款新型煤基辅料粘结剂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

优势产业创新成果落地,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提升,有助于当地企业稳步壮大产业规模、优化产业结构,同时对传统优势产业提质增效,甚至对提高整个攀西地区钒钛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责任编辑:zgl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