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炼铁网欢迎您!

中国炼铁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钢铁聚焦 >

大搬迁十年后,首钢人过得怎么样

时间:2021-05-06 02:50来源:中国炼铁网 作者:zgltw 点击:
拥有102年历史的首钢,是中国工业发展历程的缩影。一茬又一茬人来了又去,钢铁行业的地位和前景也在大时代中起落浮沉,但首钢还在。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商业获得短
  • 拥有102年历史的首钢,是中国工业发展历程的缩影。一茬又一茬人来了又去,钢铁行业的地位和前景也在大时代中起落浮沉,但首钢还在。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商业获得短暂的发展时机。彼时,轻工业发展需要机械设备,洋货不能满足供应,刺激了国内机械制造的兴起。铁价陡涨,作为战略物资的钢铁供不应求。 

    中国当时唯一的钢铁企业——汉冶萍公司一转多年亏损局面,在一战期间连年赢利。在一战期间成立的上海和兴铁厂,“开炉后三阅月已将所投资本完全收回”。 

    北洋政府计划在北方建立一个大规模的钢铁厂,趁欧战间隙发展民族工业。

    正巧,在原察哈尔省龙关县的辛窑、三岔口一带,当地居民最先发现了铁矿,他们常常拿着露出地面的赭石做染料。

    1914年9月,北洋政府矿业顾问、瑞典人安特生(J.G.Andersson)从丹麦矿业工程师麦西生(F.C.Mathisen)处得知龙关有铁矿的消息,派其助手与麦西生赴龙关勘查,在辛窑发现大矿区。 

    近五年后,北洋军阀派系经过博弈,终于决定成立一个官商合办的铁矿公司。这也是中国工业人实业救国的一次机会。

    巴黎和会召开后两个多月,1919年3月29日,北平的龙烟铁矿公司召开了首次股东会及董事会成立大会,额定资本为500万元银洋,由官商合办,采用晚清洋务运动时期的官督商办体制。 

    龙烟铁矿公司下辖六个矿区,规划先建一个年产8万吨的炼铁厂,再建一个年产6万桶水泥的水泥厂,最后建一个年产6万吨的钢厂。

    出于满足宽敞高燥、煤和水适宜敷用、运输便利和战时安全四项原则,督办陆宗舆选择北京西边的石景山作为龙烟公司的炼铁厂,于1919年6月开工建设一号高炉。这就是首钢的前身。

    此后,军阀混战,日本侵华,石景山炼铁厂开开停停、几经更名,1945年11月,更名为石景山钢铁厂。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30年间,石景山钢铁厂仅出产了30.4万吨铁。

    1949年4月—6月,石景山钢铁厂尝试恢复生产,工人们用了1年零4个月学习技术。 

    首钢获得明显的发展,是在1958年。这一年,更名为“石景山钢铁公司”的老首钢用14天建成了小转炉炼钢车间,区别于以往的有铁无钢,首钢正式产钢。

    当时的北京市市长彭真,为了改变首钢“有铁无矿”的历史,在1958年将503队建制划归首钢。

    每天上下班时间,首钢园就出现了万辆自行车奔腾出行的壮观场面。这个时期的厂房多是些平房,有些下雨还漏雨。  

    老首钢人回忆说,平房变楼房,很多高楼是1994年前后盖起来的。出去开会,面上也倍儿有光,业界都称自己“首钢老大哥”。  

    “首钢老大哥”不是白叫的,实力摆在那。16年间,首钢进行了一系列技术改造。2号高炉综合采用37项国内外先进技术,在国内最早采用高炉喷吹煤技术,成为中国第一座现代化高炉。首钢购买国外二手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先后建设了第二炼钢厂、第三炼钢厂、第二线材厂、第三线材厂、中厚板厂、3万立方米制氧机、自备电站等一批重点项目,使生产规模迅速扩大。

    1994年,首钢的钢铁产量为824万吨,位居全国第一,为北京贡献了全市1/4的税收。这是首钢的高光时刻。  

    在这个时间节点前后,中国的价格体制改革完成了从双轨价格向单一市场价格体制的过渡。钢厂里,计划销售价格是每吨钢材1800元,市场价则是4000元。价格放开后,按照市场价格销售的钢厂,被称作“印钞机”。彼时的钢厂销售,是最令人羡慕的职业。

    1995年,首钢结束了承包制经营试点。1996年,首钢变为首钢集团,由单一法人企业高度集中体制向多法人母子公司的管理体制转变。1999年,首钢股份在深交所上市。

    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办2008年夏季奥运会成功。首钢的命运,即将发生变化。

    为了奥运环保,甚至爆发了“要首钢还是要首都”的激烈争议。最终,首钢要挪出北京。

    2003年,首钢服从国家奥运战略,先期建设首秦基地、河北迁钢,为搬迁做准备。

    首钢搬迁,最重要的是人怎么安置。2007年,据新华社报道,首钢在全国各地共有13.4万名职工,北京地区有8.3万人,需分流6.47万人。 

    分流的6万余名职工,有四个选择:一是钢铁企业;二是首钢自己的非钢产业;三是围绕曹妃甸等新钢铁基地的服务行业;四是首钢搬迁后在原址上发展的创意产业和服务产业。此外,职工也可以自主就业。

    其中,非钢企业是分流的主渠道。首钢在北京地区的非钢企业有近100家,占首钢业务的半壁江山,这些企业涉及建筑施工、设计、电子、房地产等。 

    从事钢铁主业的人,则开始了为时5年的大搬迁,离开生活了几十年的家园。他们有三个选择:去2003年在秦皇岛成立的首秦公司、2004年建成的首钢股份公司迁安钢铁公司,或者2007年新建的位于唐山曹妃甸的首钢京唐公司。

    “首钢大搬迁,当时让人捏一把汗。”一位资深业内人士评价道,大型钢铁企业停产一天,意味着千万元级别的亏损。

    “首钢大搬迁是人类工业历史上都少有的,首钢是行业里第一个吃螃蟹的。”这位人士称,这种“先停后建”的断血式搬迁,为后续的钢铁企业搬迁提供了借鉴。现在钢厂搬迁,都是先建新产线,再停老产线。

    所幸,由于临港,京唐公司的运输成本很低;再加上早在1992年就收购了秘鲁矿山,原料掌握在自己手中,京唐公司用了5年时间就扭亏为盈,在2014年赢利1.23亿元。

    现在,自动化生产和技术创新,已经不需要老师傅们“火眼金睛”看火候的手艺了,年轻人们看着操作说明就能摸索着上道。“人情味也就淡了很多。”他们熟悉的那个有着浓郁中国建筑风格的铁红色首钢东大门、那些曾经打破北京城市天际线的耸立的高炉和烟囱、浓缩北京繁华工业时代的老首钢,则变脸为城市复兴新地标。


    (责任编辑:zgltw)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